黃婷婷
【摘 ???要】 ???目的:觀察門診外科傷口換藥護理干預對患者傷口愈合產生的影響。方法:選擇傷口換藥的90例患者,平均等分為觀察組、干預組兩組,對患者傷口分別給于常規干預與臨床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傷口愈合時間、愈合率。結果:干預組傷口愈合率為97.8%,較高于觀察組75.6%(P<0.01);干預組傷口愈合時間也早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門診外科傷口換藥期間加強臨床護理,有助于優化傷口愈合效果,促進愈合,值得推廣。傷口一旦形成,需要及時的用藥、換藥,盡可能的保證傷口盡快愈合,從而縮短治療周期,如果在傷口換藥過程中,護理不當,不僅達不到治療的目的,而且會延誤傷口愈合,甚至導致感染,由此可見,在外科治療過程中,落實傷口換藥的護理工作,是提高外科治療的關鍵。為此,本文就圍繞外科傷口換藥護理為主要的論點進行相關方面的研究,為實際的外科傷口換藥護理提供一些借鑒意見。
【關鍵詞】 ???外科;傷口;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297-01
門診外科作為人流量最大的一個科室,其換藥室內病原體和微生物的聚集也比較大,正是因為如此,在給予患者換藥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使得患者的傷口遭到感染,一旦出現感染,輕則加劇傷口惡化,難以得到有效痊愈,重則引發其他感染,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因此,為了盡可能的避免患者傷口得到感染,護理人員應該做好護理工作,在保證傷口引流通暢性和傷口創面清潔性的基礎上減少傷口受到交叉感染的機率。為此,本文就針對外科傷口換藥護理體會進行探討和研究,明確在外科傷口換藥的護理中應該落實哪些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做好這一方面的護理工作。
1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門診外科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90例外傷患者,所有病例對本次研究知情參與,排除破傷風、重大創傷、休克及伴有精神類疾病者。分為觀察組與干預組各45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41.2±3.0)歲;病程(4.3±1.1)年。干預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42.2±3.3)歲;病程(4.2±0.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給予常規干預措施,即在對傷口換藥時,應用0.1%新潔爾滅溶液、生理鹽水等對傷口進行完全清洗,采用75%酒精對傷口周邊(約4cm)皮膚進行消毒處理,以上操作結束后根據傷口性質給予相關的清創和縫合處理,并嚴格規定換藥次數、次序等。換藥前簡要的向患者闡述換藥必要性、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等。
1.2.2 干預組:在觀察組干預方法的基礎上聯合臨床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為患者詳述傷口類型與處理方法,針對長時間不愈合或存在異位情況者,則需闡明其成因,以改善患者情緒狀態,提升治療依從性。(2)換藥過程中要做到動作輕柔,清潔傷口可選擇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溶液,并應用凡士林油紗布覆蓋傷口,以減少或規避組織滲透、丟失等情況。針對被異物污染的傷口,同采用體液沖洗去除傷口中的污物或異物,首次沖洗可選用溫和的等滲鹽水,其比雙氧水更能改善傷口的后續愈合情況,沖洗后應用碘伏對傷口行常規消毒處理,按照由近端到遠端的順序,清理與傷口相距5cm左右的皮膚范圍,2~3次為宜,最后用無菌紗布覆蓋。(3)在換藥后,告知患者瞎吃換藥時間,并提前進行提醒,以保證患者傷口換藥的時效性。結合患者傷口狀況合理調整換藥時間、頻次,減少患者換藥時的痛苦感,促進傷口健康愈合。鼓勵患者進行適宜的康復訓練、肢體活動等;對于骨折、肌腱斷裂等病情相對嚴重者,囑其早期保持制動。指導患者認真觀察肢體末端血液流動狀況,發現異常及時就診。告知患者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例如溫度、穿著、活動等。做好傷口的保暖,以促進肢體血液循環。
1.3 傷口愈合評價標準換藥時傷口敷料干燥、痂皮易揭除,無新生肉芽組織生成。同時分別記錄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本次試驗研究選用SPSS16.0軟件包,(x-±s)表示計量資料,率(%)表示計數資料,χ2進行檢驗。當P<0.05時,提示差異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干預組傷口愈合44例,愈合率97.8%,觀察組傷口愈合34例,愈合率75.6%。干預組傷口愈合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615,P=0.002<0.05)。干預組傷口愈合時間為(6.1±1.3)d,較低于觀察組(8.5±1.2)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00,P=0.000<0.05)。
3 ???討論
外科傷口換藥護理工作在開展中,護理人員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事項:第一,如果病人的傷口屬于無菌一期,其最佳換藥的時間一般在24小時,同時在72小時之后去觀察傷口局部水腫滲出的情況,同時如果是開放傷術后出現的傷口,需要連續3天換藥,特別需要注意避免血腫或者是引流情況的出現。第二,如果病人的傷口是屬于大面積創面的話,護理人員首先要注意清創,對于已經壞死的組織,無論是肌腱還是血管組織都不要姑息,爭取在換藥過程中將這些已經壞死的組織果斷切除,因為勉強留下的話,不僅對患者的傷口毫無益處,而且只會延緩肉芽組織生長,進一步加劇感染。第三,對于已經清除掉大部分壞死組織的創口,要特別注意肉芽組織的生長,如果這一組織沒有明顯滲出,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或者是其他藥水來進行換藥,只需要使用碘伏消毒創緣皮膚,用濕鹽水紗布覆蓋即可,因為肉芽組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第四,護理人員要將換藥的禁忌牢記于心,而所謂的換藥禁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還沒有了解患者病情、術前、術后時間等的前提之下,禁止對患者漫無目的的換藥;另一方面是杜絕來回清洗、快速填塞等不正當的手法,以此避免患者傷口的惡化。
總之,外科傷口換藥護理工作要想得到有效落實,無論是室內的環境還是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都需要給與關注,從多個方面入手來采取對應的措施,以便于外科傷口換藥護理工作的完善,為此,本文就圍繞于此,提出了上述幾個方面的策略,在提供參考意見的基礎上,希望能夠為實際護理工作中提高患者的治療質量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而發揮重要作用,從而促進多個方面都能夠得到良好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銀離子藻酸鹽治療心外科術后傷口脂肪液化體會[J].王雪,高姝,趙奕.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7(11)
[2]泡沫敷料在開放性肉芽組織水腫傷口換藥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王新艷,董波.中國醫藥指南. 2017(17)
[3]水膠體安普貼薄膜敷料治療皮膚擦傷在基層醫院外科門診應用效果[J].廖彩秀.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24)
[4]新型敷料與傳統干紗布換藥在外科切口感染中的應用效果對比[J].馮正,李江萍,李紅.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