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摘 ???要】 ???目的:探討影響普外科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且給出合理護理措施。方法:對此次研究涉及的82例樣本數據均采取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平均分組,樣本來源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間我院參與納入的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將采取常規護理患者作為參照組,將采取護理干預患者作為實驗組,比較研究兩組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組間數據差異性。結果:研究顯示,實驗組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97.56%顯著高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計算值75.61%,P<0.05,統計學具有顯著比較差異性。結論:將護理干預應用于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護理中效果顯著,對于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普外科切;感染;影響因素;護理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303-01
普外科切口感染會給病患造成較大的影響,需要相關的醫護人員依據患者具體的情況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此來降低治療護理中的風險。本文選取了某醫院的普外科切口感染的真實案例,通過多項數據的比對將各種影響因素量化,以此來提高后續手術及護理工作的預見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此次研究涉及的82例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間我院參與納入的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參考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平均分組,將41例納入參照組中,女性20例,男性21例,最大年齡80歲,最小年齡20歲,中位年齡數值(50.21±4.21)歲;將41例納入實驗組中,女性21例,男性20例,最大年齡81歲,最小年齡21歲,中位年齡數值(51.54±4.54)歲。本次選擇SPSS19.0統計學軟件驗證兩組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基礎資料,P>0.05,統計學不具有顯著比較差異。
1.2 方法
將常規護理應用于參照組患者中,給予患者術前護理、術后護理以及術中護理。將護理干預應用于實驗組患者中:術前提高病人的抵抗力病人自身抵抗力與手術切口感染密切相關,所以術前可通過鍛煉、飲食等多種方式增強病人抵抗力,從而可使病人早日恢復健康,使手術切口發生感染機率下降;營造潔凈的手術環境在手術開始之前,必須幫助患者進行清洗,術中所穿著的衣物必須進行消毒,降低細菌的干擾。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醫護設備的清理,嚴格的執行手術要求,規范著裝,嚴禁醫護人員的頻繁走動。在手術結束之后,必須及時清理手術中殘存的液體。全方位的觀察術后患者的變化,做好日常的護理工作,盡可能的減低患者切口感染的發生頻率;預防感染的方法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按照醫生囑咐在圍手術期正確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控制感染,根據傷口情況進行清潔消毒,術后對切口換藥時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切口感染的處理護理人員嚴密觀察切口與切口四周有沒有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癥性反應,測量病人是否出現發熱情況。要盡早發現切口感染,且快速上報醫生進行對癥處理。處理方法:盡早進行引流,再將無菌生理鹽水注入引流管內進行沖洗。感染階段應用抗生素治療,可適當增加劑量及聯合用藥。假如病人長時間高熱不退,可按照醫生囑咐給予退熱劑進行治療,必要時可通過物理方法進行降溫,比如大動脈血管充盈部位放置冰塊、酒精擦浴等;引流管的護理手術后病人攜帶引流管時,做好引流管的護理,確保引流管暢通,避免彎曲、受壓、脫出等。特別是病人翻身、下床時避免引流管比切口高,以免引流液逆流引起切口感染。嚴密監測且記錄引流液的量、性質。一旦發現不正常情況,要馬上報告醫生;保證足夠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術后的病人保證充足營養與體液平衡,禁食階段要靜脈補充液體或進行腸外營養。避免出現水電解質與酸堿發生紊亂。激勵病人盡早下床活動,盡早使胃腸功能恢復。排氣后可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逐漸增加病人營養從而滿足機體需求。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統計兩組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
1.4 統計學方法
本院研究涉及的82例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所有數據均選擇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對兩組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以率(%)的形式表示,采取X2檢驗,對兩組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采取t檢驗,P<0.05,統計學具有顯著比較差異性。
2 ???結果
研究顯示,實驗組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護理滿意度計算值97.56%顯著高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計算值75.61%,P<0.05,統計學具有顯著比較差異性。實驗組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對比參照組數據,P<0.05,統計學具有顯著比較差異性。
3 ???討論
普外科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約占醫院感染的15.24%。當前,因為抗生素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使得細菌耐藥性增高。與此同時,患者住院時間延長,切口愈合速度較慢,易于引發術后并發癥情況,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存質量。針對于此,本次研究在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患者中,分別實施了常規護理、圍手術期護理。參照組實行常規護理,主要為患者講解手術方法、操作流程、需要注意事項。手術后,加強對患者病情變化的觀察。實驗組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手術前,實行營養評估,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飲食習慣,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叮囑患者多進食一些含有維生素、高蛋白、低脂肪等食物。然后,做好血液檢測工作,嚴格控制患者的血糖,確保血糖在正常范圍內。圍術期手術室管理,經專人管理手術室,做好手術室消毒、通風工作,以此提高手術室的空氣質量,防止因設備、物品污染,提高切口感染率。與此同時,定期需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手術及切口感染預防相關知識,以此使得護理人員熟悉手術流程,密切配合醫師進行手術治療,減少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成功率。手術中護理,手術前認真核對患者的臨床信息,核對無誤后實行手術治療。手術的過程中,積極和患者溝通,為患者介紹手術的優勢和流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自信。手術后,鼓勵患者食用一些易于消化、含有高蛋白、維生素的食物,以流食———半流食———普食過度。引流管護理,遵循引流管護理要求和流程,實行T形管、導尿管、腹腔引流管留置工作,并做好引流管固定工作。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能降低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幾率,值得臨床方面予以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徐萬龍.普外科術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預防[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1):58-59.
[2]孫玲玲.外科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措施[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2):68-69.
[3]國宏偉.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6):24-25.
[4]于云山.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