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城鄉規劃法》等法規和國家標準都對小區配套幼兒園做出了明確規定,但在現實過程中,由于權責不明,小區配建幼兒園政策并沒有落實到位,存在配套幼兒園緩建、縮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交等問題,結果就近入園成了家長的一塊心病。
在教育部2019年首場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小區配套幼兒園是我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重要資源渠道,所以必須把它作為一項重大工程實施好。當前,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只有70.6%,其中公辦園占比為44.1%,普惠性民辦園占比26.5%。提高公辦園的比例空間有限,落實小區配套幼兒園政策,把小區配套幼兒園建成普惠性幼兒園便成為了實現政策目標的重要抓手。
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不到位問題,在于配套幼兒園涉及規劃、土地、建設等多個領域,在土地出讓、建設、驗收、移交辦園等各個環節監督不到位。而這背后是各個職能部門缺乏聯動,甚至是教育部門對建園沒有話語權,結果配套幼兒園就成為小區開發過程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再次明確了配套幼兒園必須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充分發揮好普惠性幼兒園擴大學前教育資源、解決“入園難”問題的作用。這就需要落實好對普惠性幼兒園的支持政策,通過財政補貼、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教師培訓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同時,鼓勵民辦幼兒園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水平。
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政府必須提供的公共服務。它不僅關系到兒童健康成長,也關系到能否解決民眾生育的后顧之憂,提高民眾生育積極性。小區里配套的幼兒園,不能打折扣,不能夠拖“二孩”政策的后腿。 ? ?(摘自澎湃新聞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