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勇通過馬云的最后考驗之前,他還經歷了為時數年、驚心動魄的兩次大考。
其一是阿里價值觀的考試——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是馬云當初揮淚斬衛哲,甚至讓忠心耿耿的彭蕾淡出的最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馬云的夢想是讓阿里“活102年”。如果說,“合伙人制度”,是馬云找到讓阿里實現“活102年”的組織制度,那么價值觀,則是能否“活102年”的關鍵。
“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是馬云過去講了二十年的名言。在馬云看來,價值觀是阿里巴巴的立身之本,是加入公司后所有人的約法三章,是高樓大廈的水泥,是內功。
心態失衡,導致忘記企業價值觀。是幾乎所有企業都在說的事情,但少有企業家像馬云那樣,成為他最擔憂的事情,以至于在不同場合對員工多次警告:不要太在意股價和賺錢,因為利潤并不是阿里巴巴的核心追求。
曾經公認的第一代“接班人”衛哲,后來對此深有感觸。他在離開阿里幾年后曾對媒體坦承:自己加入阿里幾年里,就算是阿里股價從40多港幣跌到幾港幣,馬云都沒有給他打過電話。
但有一次,衛哲將阿里主頁上一個交流為主的商人社區位置移到了不顯眼位置,因為原位置一年可以賣出上億利潤的廣告,他在晚上十點后接到了馬云一通“你不想活了,阿里不想活了”的電話。
這個故事具體細節他人不得而知,但至少在表面,馬云認為這是一個企業價值觀的問題。也是馬云最無法容忍的問題,也是哪怕“放權”,他同樣在控制的事情——這并不奇怪,無論是王石,還是馬化騰、任正非,企業價值觀,同樣是他們最在意的事情。
遺憾的是,衛哲,作為一個典型的新商人,外界對他的一個普遍評價是:溫文爾雅但逐利而為,始終沒有跟上馬云對企業文化價值觀的理解——最終,衛哲帶領下的阿里,在2011年爆出欺詐事件和假貨風波。
這給阿里帶來了巨大影響和傷害。彼時的馬云,沒過好2011年的春節。根據《中國企業家》報道,他的“難過”在于考慮“人”:“處理人與人的溝通是最痛苦的。”
馬云最終找到了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權衡的方向,親手開掉了衛哲。后來,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起“殺”衛哲的決策邏輯:“我其實就干了這么一件事,堅守這個公司的使命感、價值觀,我就是這個守門員,這事誰也別碰,其他事都可以討論。”
他加強了自己的觀點:任何人都應堅持業績和價值觀的雙重目標,缺一不可。
馬云彼時不會想到,衛哲之后,出問題的會是彭蕾。作為“阿里十八羅漢”之一,外界給過彭蕾很多標簽:“馬云最信任的女人”、“ 阿里最有權勢的女人”、“支付寶女王”。
甚至,也一度傳聞彭蕾是馬云的接班人,據說她曾說過一句讓所有阿里中高層都大為贊賞并瘋狂轉發的話:“無論馬云的決定是什么,我的任務都只有一個——幫助這個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
但在2016年11月,支付寶圈子事件爆發,近百個圈子中的“校園日記”和“白領日記”引發爭議,短短幾天,該事件迅速引爆網絡,甚至引來王思聰的吐槽。
馬云立即給支付寶管理層打電話,但都沒打通。當時,彭蕾和螞蟻金服22位高管正飛往美國舊金山。后來,盡管彭蕾多次召開高層反思會,并發出一篇《錯了就是錯了》的公開信,但一切顯然已無可挽回。
這是對自己的忠誠,或者對阿里價值觀的忠誠嗎?在馬云看來,恐怕不是的。
2018年4月,彭蕾卸任螞蟻金服董事長,離開螞蟻金服轉戰東南亞Lazada,幾個月后又突然卸任這家公司CEO,僅保留董事長職位。
彭蕾其實對此結局或許早有預料。2007年平安夜,她的丈夫,淘寶網CEO孫彤宇被宣布“離崗進修”。其真實原因,至今是個謎。
張勇也有過危險時刻。2011年,他重回淘寶商城,調整對商家的技術服務費和違約保證金,隨即引發了被稱為“十月圍城”的小商家圍攻淘寶商城事件。
這是否恪守了馬云一再強調的阿里價值觀?這一直有所爭議。張勇后來稱那是“艱難的一周”:“我最大的收獲和體會就是,阿里已經不是一個生意,我們的平臺已經有了公共屬性。在面對錯誤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有敬畏之心。”
8年之后,回頭看去,張勇當年遭遇的危機,其實促進了天貓(淘寶商城)的長遠健康發展,與衛哲、彭蕾引發的價值觀危機有本質上的不同。更何況,后來發展也證明了張勇判斷,天貓早就成了阿里最重要業務之一,而雙11也成了電商,甚至整個零售行業每年的重大節日。
從這個角度,人們也能理解,馬云為何沒有指責張勇,而是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張勇今天再不可能出商城事件。商城暴亂,他還會再讓它出現嗎?不可能了。他比誰都懂,這就是一次痛苦帶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