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未來藍圖描繪,衛哲沒有過,陸兆禧也不會,只有張勇了。加上突出的業績,才是最忠于自己,忠于阿里價值觀的人選。
可以說,此后,一切戰略和概念,無論是2017年的五新戰略(包括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還是2018年的“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看似不斷更新的戰略與概念背后,卻從未改變“基礎設施提供商”這一馬云認定的定位,只不過,它從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提供商升級為了數字商業基礎設施提供商,有了更多內涵。
這同樣也是張勇面臨的長遠最大挑戰:如此巨無霸的阿里,旗下業務都是國民級應用,仿若“水電煤氣”的基礎設施,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何確保它競爭機制、文化體系繼續有效,去延續阿里“活102年”的戰略愿景?
同時,在業績上,張勇還要保持它在每個領域的強大競爭力:比如生鮮領域,盒馬屬于阿里“新零售”重要布局一部分,但是它還遠遠談不上必定成功。比如外賣領域,旗下餓了么業務,與美團在各地的戰火正越來越烈,遠未分出勝負。再比如根據阿里8月15日公布的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阿里42%的營收增速幾乎是近兩年最低,電商業務增長也有疲態。
對此,張勇喜歡用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來回答,“戰略是打出來的”、“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去年9月底,他還首次談起了組織文化,“夢想本質是源于不斷為客戶、伙伴創造價值的自我驅動。我們要成為造夢者,而不僅是被夢想激勵的人。”
無論如何,隨著馬云的正式卸任,阿里將從9月10日,開始正式進入張勇的時代。
而且,隨著彭蕾、蔡崇信等阿里十八羅漢相繼退出一線管理層,張勇的阿里時代,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和統一性——
今年5月,阿里成立了經濟體發展執行委員會,這是目前阿里組織最高機構,經濟體包括螞蟻金服、盒馬、菜鳥等,各個業務板塊的負責人以及集團高管,他們全部直接向逍遙子匯報,匯報高管多達33人。
不過,不可否認,未來每一天,如同喬布斯與庫克、柳傳志與楊元慶一樣,張勇都不可避免的,會被人們拿來與馬云進行比較——事實上,馬云仍然是阿里巴巴的永久合伙人,仍然是阿里巴巴的價值守護者與掌舵者。
此前,有記者問張勇:“你會擔心自己成為馬云陰影下的CEO嗎?”
張勇如此回答:“第一,馬云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的存在是客觀事實;第二,是陰影不是陰影,完全取決于你怎么做。馬云肯定希望他挑選的人能夠成功。所以,要考慮的是怎樣去利用好董事會主席的資源,而不是把他看成一種負擔。”
逍遙子張勇的阿里未來,時間會給人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