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運的手,變化莫測。2013 年 9 月至 2015 年 2 月,李開復因患淋巴癌離開創新工場日常工作17個月。
這17個月,恰恰是移動互聯網大爆發,涌現很多新商業模式和商業趨勢的時期:比如聯想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與小米爭起了國內手機市場老大;阿里收購了高德地圖、UC,入股優酷土豆,又去美國上市,一夜誕生眾多億萬富豪;騰訊“微信紅包”走紅移動社交網絡,還入股京東商城、大眾點評;百度收購了糯米,讓外賣平臺的競爭進一步升級。
這同時也是大量跟創新工場類似模式的創業孵化平臺涌現的時期。根據清科數據統計,2014年正是國內VC投資規模創新高一年,2014年中國天使投資規模為32.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96%。
在創新工場內部,也發生了重大變動——2014年4月,兩位合伙人賴曉凌和邱浩相繼離職創業,陶寧也在2014年9月因為某些原因暫時離開。
但在李開復回歸之際,他卻驚喜地發現:在李開復離開的17個月中,僅2014年那一年他們就投資了近80個項目(據IT桔子數據),2期基金的1億美元已全部完成投放。但更重要的是,創新工場的投資此前從未涉及C輪及以后,但在這17個月中 B輪投資明顯增加,并且涉足C輪和D輪。
管理合伙人,主要負責創新工場投資方面業務的汪華,是李開復告病后從幕后走到臺前的代表性人物。根據媒體報道,斯坦福畢業的他有為業界稱道的投資眼光,他幾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對行業發展和產品的研究上,不理發,不主動睡覺,不喜聯絡人際關系。
2015年2月,李開復正式回歸后,創新工場也開始從孵化器2.0升級到了3.0模式,由陶寧和王肇輝推動的公司內部“兄弟會”,以及與徐小平、蔡文勝共同創立的“群英會”相繼成立。
2016 年 2 月,創新工場在經歷多次股權變更后掛牌新三板,成為少數在新三板掛牌的VC/PE之一。
不過,作為創始人兼董事長,李開復卻不持有創新工場的股份——由于李開復具有外國國籍身份,不符合新三板條件。他在創新工場的收益,主要是來自《董事薪酬激勵協議》。
2016年4月,王肇輝離職,創辦新基金“如川投資基金”。這位用幾封郵件,讓李開復成為無數大學生“青年導師”的關鍵人物,曾在《中國大學生》雜志社從事9年新聞相關工作,成為創新工場四位創始成員之一后,幫助了創新工場投資米未傳媒,據稱創新工場投資米未傳媒的幾千萬元,在幾個月時間提升了6.5倍。
2009年到2014年,創新工場搬家三次,從清華科技園到第三極大廈,最后到鼎好大廈的7000平方米。此后,雖然創新工場再也沒有搬家,卻也終于徹底和“孵化”兩個字無關了。
繼2017年11月、12月,汪華兩次強調去孵化之后,2018年4月,借創新工場第四期美金基金超額募集5億美金之機,李開復對媒體強調:創新工場是一家VC+AI的機構,也是一家技術型投資機構。
創新工場對標對象,從YC變為了美國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Benchmark合伙人中,一半人擁有理工科背景,成功捕獲了Uber、Snapchat等公司。
“創新工場合伙人團隊也有15位理工博士,希望未來的創新工場能夠成為一個中國型的Benchmark。”李開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