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海燕
摘 ?要:隨著村級學校學生數的減少,課堂教學氛圍、學習積極性逐漸減弱,作為教師,應與時俱進,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農村小學班級學生少的教學。本文就小班化教學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班化;特點;教學方法
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推進,大量人口涌入城鎮,加之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最大期望值,近幾年,村級人口逐漸減少,相應地村級小學學生也相應減少,甚至一些小學不得不被撤并、優化布局,因而形成了小學教學的小班化。但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得以存在的理由,更是周邊群眾的認可。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作為在村級任教的老師,面對每班十幾個學生,應與時俱進,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農村小學學生少的班級教學。作為在村級小學工作二十年的老師,筆者結合實踐談自己在教學中就小班化教學的不成熟看法。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學
小班化教學是以提高每一個學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為目標指向的教育,它改變了傳統教育的模式,在教學中更加強調師生之間、教學之間、書本與方法之間等諸多方面和環節的和諧互動,注重每個受教育者平均所能得到的教育和關愛的時間和精力。它的核心內涵分為三個層面:小班、小班教育、“小班化”教育。小班是教育組織的一種空間形式,其基本內涵是指較少容量的教學班的學生數量。小班教育是教育活動的組織方式,即在小班條件下開展教育活動的組織方式?!靶“嗷苯逃窃谝詫W生全面發展為本的理念指導下,運用適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學內容、方法、技術等,通過教與學的互動交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實現讓每一個學生從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得到充分發展的過程。
二、農村小班化教學呈現出的特點
(一)一個班級學生通常控制在15-25人左右。
(二)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有利于因材施教。由于農村學生人數比較少,使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樣在教學的設計過程中就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對學生加強個別指導,啟動學生的思維,與學生實現更充分的交流。
(三)強調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小班化教學就要把學生視為一個個具有獨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識積累、興趣愛好等不同特點且客觀上存在差異的人。這種教育觀念的變化會導致學校從教育目標、課程、教學到評價的整體改革。
三、農村小班化教學的優勢
(一)農村小班化教學更易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農村小學生很容易怕老師,這樣無論學習還是日常生活都會非常被動。小班化教育要突出著力點,一是個別化教育,“個別化”教育就是“了解每一個”“關愛每一個”“激勵每一個”“成就每一個”。二是落實好我們的“百分百”課堂教學,“聚焦每一個”“適應每一個” “贊揚每一個”。
(二)在實行小班化教學過程中,教室環境的設計和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課桌椅的布置一改過去那種簡單的秧田型,而采用馬鞍型、品字型、周邊型等多種形式。同時在教室中配置了圖書架、玩具、體育器材等設施,打破了過去進教室只能學習的模式,使學生能在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和開展一些趣味活動。
(三)教學繼承了班級授課制的所有合理內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課制的弊端,增加了個別教學的優點,在既不過分增加教育的成本,又可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創設自由討論甚至爭論的教學情景,鼓勵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使學生在有效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學習指導,特別是享受更加充分的優質教育資源。
四、如何進行農村小班化教學
(一)分組教學法。根據學生稟賦的差異、興趣愛好和需求,進行同質或異質編組,因材施教,提高每個學生受到的教育資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利與機會。
(二)個別指導法。教師深入小組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這樣能夠更多地關注和幫助有困難、不常舉手和不愿表演的學生,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五官體驗教學法。通過讓學生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嘗一嘗、摸一摸和說一說等體驗教學,調動學生的五官來體驗,讓學生從體驗中產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充分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游戲教學法。讓每一個學生都投入有角色、有情節的游戲活動中,釋放小孩子的天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快樂學習的體驗,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鼓勵教學法。通過使用語言刺激、動作或食物獎勵、成果展示等手段,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進行適當的表揚,鼓勵學生樂學、勤學,培養小學生的情操。同時不斷鍛煉他們的勇氣和膽量,體現教學民主,教學相長,培養學生社會合作交往的能力,為小學生的學習、成長營造溫馨的、愉快的氛圍。
總之,全面提高村級學生少的學校教學質量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校內在發展的需要,必須各方積極配合、通力協作。只有這樣,師生才能找回自尊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