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腰包鼓起來的國人,旅游的身影出現在世界各地。截至2015年,國務院已經批準了155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基本上涵蓋了世界上所有地區的重要國家。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億人次,花費達1152.9億美元,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地位。在消費能力上,中國人也保持世界第一。《2018年中國跨境旅行消費報告》顯示,從萬事達卡數據看,中國出境游客人均消費排名世界第一,大幅領先其他國家。
“2000年前后,手機尚未普及。一天夜里,我家里的電話響起,聽到電話另一頭說‘早上好’,緊接著對方又說:‘抱歉,忘了時差。’當時朋友只是想炫耀他在歐洲,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很少見了。”戴斌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出國游不再是神秘的事情。“前不久,我遇到一個朋友,寒暄之后,他說‘想去法國的普羅旺斯待幾天。’我很感慨,從語境的變化,能感受到國人旅游心態的轉變。”隨著中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人們旅游的心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旅游更多了一份從容感,精神文化消費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
自駕游也越來越成為常態。據中國旅游車船協會自駕游與露營房車分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自駕游總人數達31億人次,比2016年增長17.4%,占國內出游總人數的62%。
從事多年導游工作的林先生感慨地說,以前人們是為了旅游而旅游,每到一個景點,匆忙留下一張“到此一游”的照片,如今,旅游對很多人來說是“享受世界”,這是一種人生態度的轉變。
?目前,旅游也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專利”,在很多旅行團中,經常可以看到“銀發一族”結伴出游。
“旅游會上癮,只要沒去過的地方都想去看看。”今年65歲的烏魯木齊市民劉佳燕退休后在老姐妹們的邀請下,一起報團去廣州游玩,就此愛上旅游。 從一年一次旅行到一年N次游玩,旅游預算經費從2萬元爬升到4萬元、6萬元……劉佳燕樂此不疲,她說:“退休金加上兒女給的旅游補貼經費,足夠了。淡季出游人少,成本低,老人就該趁著身體硬朗多走走看看。”
像劉佳燕一樣對旅游“上癮”的老人有很多。廣之旅國內游總部副總經理文爽說,隨著人們養老觀念的變化,年輕人孝敬父母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物質手段,而是更加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很多子女請父母出游散心、鍛煉身體,老人家也欣然接受這種“花錢買享受”的做法,而這在以前,很多老人都會認為是浪費錢。(綜合《新民周刊》《中國生活記憶》《經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