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做心電圖后會被告知有“竇性心律不齊”,誤以為自己心臟出了問題。其實,單純的竇性心律不齊不屬于心臟病,“竇性心律太齊”反倒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
如果把心臟比作一部“電動機器”,正常人心臟中的電流就來源于一個叫“竇房結”的地方。竇房結每分鐘發出60至100次電脈沖,使心臟規律跳動。另外,心臟中有兩種神經,交感神經興奮后心跳會增快;迷走神經興奮后心跳會變慢。這兩種神經一直在交互作用,讓心跳頻率更好地適應身體內部與外界環境變化。例如,我們高興、急躁、情緒沖動或運動時,身體會需要更多的血液供應,交感神經就會更興奮,心跳增快。當人處于休息時,身體需要血液供應較少,迷走神經變得更興奮,心跳就會相應減慢。兩種神經的調節作用,可受到極細微變化的影響,所以每兩次心跳之間的時間間隔都不完全一樣。
所謂“竇性心律不齊”是指相鄰兩次心跳的時間間隔相差超過了0.12秒,這種差值的增大并不意味著心臟有病變。反之,如果心跳頻率過于恒定,反而提示心臟的自主神經調節系統出了問題,不能根據實際需要及時調節心跳快慢,是不健康的表現,同時也意味著這部分人群未來出現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的風險較高。
(據“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