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昌冬
摘 ?要:幼兒是人在學生時代思想最為活躍的階段,也是養(yǎng)成將來學習上、生活上的習慣的啟蒙階段。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學前教育愈發(fā)受到家長的重視,秉持怎樣的教育觀念,如何開展高效、有益的學前教育是全體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出發(fā)點。本文章將會結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方法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闡述關于學前教育培養(yǎng)方式的研究。
關鍵詞:溝通;將心比心;師德;擴展思維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解讀
在生活教育理論這一理論下,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做三合一的概念。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教育本質的一方面就是要服務于生活。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盲目的教學,引導幼兒將教學的內(nèi)容實踐到生活中去,是學有所得最好的體現(xiàn),例如,我園舉辦的“豐收嗨翻天”愛心義賣活動,本次義賣的蔬菜由小朋友們自己采摘幼兒園內(nèi)種植的蔬菜進行包裝,而采摘的蔬菜都是十月份我們小朋友和家長一起播種下去的,平時也都是他們自己打理的。這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小朋友們的社會交往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在蔬菜的銷售義賣中,小朋友們學會了理性消費和簡單的數(shù)學計算,這樣的實踐體驗比任何書本知識的灌輸更有教育意義。對于教育活動的范圍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和學校,社會和家庭中都充滿了教育。讓孩子幫助打掃衛(wèi)生是一種教育,讓孩子背一首古詩也是一種教育。將教育進行合理劃分,可以避免教育的頭重腳輕,也可以提升幼兒的處世能力。我們要清楚,教育和生活沒有界限,二者在本質上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在教育生活中,我們希望的是生活與教育的完美融合。當教師真正做到秉持“回歸生活世界”的理念來關照教育,加強教育與生活的聯(lián)系,教育的本質力量才能得到完全釋放。
(一)將心比心,用心施教
家長將孩子托付給我們,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為此我們也應該以飽滿的熱情、認真的態(tài)度去對待這些孩子。要想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是很難做到的,但是用心教育每一個孩子并沒有那么難,用心不僅僅體現(xiàn)在教學上,也體現(xiàn)在平時的活動中的互動,課后游戲時間。通過平時細心的觀察,隨時掌握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多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避免將成人的主觀意愿強加于幼兒。構建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離不開這一點,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也離不開這一點。
(二)與家長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
在開展幼兒園的各項工作的時候,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另一方面講,幼兒園的工作之一也是讓家長放心、滿意。每一天早上,當幼兒來到幼兒園的時候,教師應該以飽滿的熱情接待每一個幼兒,向家長詢問幼兒在家的表現(xiàn)情況,讓家長體會到我們教學的責任心。當幼兒在幼兒園里發(fā)生沖突,或者有一些小磕碰,要在放學后或者馬上通知家長,如果等家長發(fā)現(xiàn)后過來詢問,必定會對我們的工作產(chǎn)生責備。若是將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大大方方地和家長溝通,會讓家長們對我們的工作產(chǎn)生更多的信任感。很多時候,家長會口頭或者發(fā)短信告訴老師們:我家寶貝今天不太舒服,麻煩老師多多留意。這時教師們就要多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狀態(tài),并在放學后反饋給家長,而不是僅僅口頭上的答應。
(三)幼小銜接工作同樣重要
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工作十分重要,幼兒的接受能力有限,適應能力不成熟,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銜接工作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相比幼兒園繁重很多,課程也變得嚴謹起來。在班上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學生們向老師詢問:是不是小學作業(yè)特別多,老師特別嚴厲啊?教師們要適當?shù)靥嵝鸭议L們避免給學生們過多的壓力。對于學生我們更應該進行積極引導,告訴學生小學階段會學到更多的知識、也會認識到新的老師和朋友,每一個小朋友都會在小學慢慢成長起來。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孩子對小學產(chǎn)生向往,這是銜接工作的重點。
二、陶行知解放思想對學前教育教學方法的啟發(fā)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強調從各方面解放幼兒,對于當前幼兒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在教學工作中貫穿這六大思想,并講究方式方法,必定會取得十分顯著的效果。
(一)解放大腦,擴展思維的無限可能
在各種研究性工作中,最大的障礙就是思維定式。例如,我們都知道水往低處流,但是水為什么往低處流呢?對這種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的研究往往被人們忽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幼兒階段沒有養(yǎng)成勤思考、多問為什么的好習慣。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例如,魚兒是怎么呼吸的,向日葵為什么老是向著有陽光的一面。孩子們也會調動自己的大腦,去探索這些問題。進而自己也會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蝸牛是怎樣識別路線的、蜜蜂是怎樣采蜜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得到極大的擴展,對以后階段的學習也會受益匪淺。
(二)解放雙手,培養(yǎng)動手能力
手指的靈活度會促進大腦的發(fā)育,幼兒園的手工課為幼兒提高了大量的動手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手工課不是面子工程,更不能流于形式。每次的手工課都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設置好目標。同時要把主動權交給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教師的指引下自己設計作品。可以根據(jù)生活中的一些意像,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由于每個幼兒動手能力的差異性,對于不能完成作品的幼兒,可以尋求其他同伴的幫助,老師也可以進行指導。在這個過程中,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所收獲。
(三)解放眼睛,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
孩子們對于未知的世界有著很大的好奇心,教師們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在一些節(jié)日里,不妨引導幼兒到室外走走,多接觸自然,在課上的時候讓幼兒將所看見的風景描繪出來。每一個孩子觀察的角度不一樣,彼此之間多交流、互相幫助。在這一過程中,眼界與思維都得到了擴展。
總之,創(chuàng)造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不僅是當前素質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應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jù)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進行幼兒教學,從大腦、雙手、嘴巴、眼睛、空間、時間六個方面實現(xiàn)幼兒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讓幼兒教育真正向創(chuàng)新和素質教育轉變。
參考文獻:
[1]周建新.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2018.09.
[2]張丹.淺談陶行知幼教觀對當下幼兒教育的指導意義[J].課程教育研究.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