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傳聞已久的騰訊投資快手,就要水落石出。
近日,多方業界消息顯示,“騰訊和快手這波談判已經差不多了,兩家要成立新的合資公司,騰訊持股比例在30%至40%。”
對上述傳聞,鋅刻度記者分別向騰訊以及快手進行核實。截至發稿,騰訊稱“不予回應”, 快手官方同樣未對消息予以回應。
騰訊+快手,是否挑戰競爭對手的天作之合?而對自詡為“老二”的快手而言,在騰訊投資后,就不會是老二了嗎?
快手失去老大寶座
盡管目前騰訊、快手對此都不予官方評論,但無數投資并購案例說明,這個消息并非無中生有。
據《新京報》報道稱,多位消息人士向其證實,騰訊投資快手的談判已接近尾聲。本輪快手估值在250億美元以上,雙方或將成立新的合資公司,騰訊持股比例在30%至40%,合作模式類似當年騰訊投資京東。照此方法,快手的創始團隊依然有主導權并且獨立上市,交易也更容易達成。
此外,還有知情人士稱:“若此次投資完成,騰訊的短視頻業務或由快手團隊主要負責。”
另有網友的截圖信息:“快手創始人、CEO宿華或進駐管理層”。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曾多次參與快手融資——快手此前共完成8輪融資,其中騰訊參與了4輪。
企查查信息顯示,2017年3月,騰訊3.5億美元獨家投資快手D輪。2018年1月、4月、7月這三輪融資,騰訊都未缺席。
2017年在騰訊第一次投資時,快手已是全中國最大的短視頻平臺,日活用戶超過4000萬人,注冊用戶超過4億人。
“在占據第一位置五六年后,我們突然變成了老二。”快手創始人楊遠熙稱。
快手渴望外援
今年7月,快手CEO宿華發布內部信稱,對目前現狀很不滿意,松散的組織、佛系的態度已經使快手被貼上了“慢公司”的標簽。從去年年底以來,快手管理層進行了深刻的自省和反思。
宿華稱,快手將變革組織、優化結構、迭代產品,并明確提出了戰斗的第一個目標:2020年春節之前,3億DAU。
在今年7月24日的快手創作大會上,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宣布:“未來一年將拿出價值100億元的流量,為10萬個優質內容創作者的成長加速,重點覆蓋超過20個垂直類,包括美食、體育、二次元、時尚等。”
《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含短視頻在內的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7.25億,占整體網民的87.5%。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6.48億,網民使用率為78.2%;2018年12月,手機網民平均每天上網時長達5.69小時,較2017年12月凈增62.9分鐘。其中短視頻的時長增長貢獻了整體時長增量的33.1%,排在首位。
這表明,盡管流量遇到了增長天花板,但短視頻仍然是人們最受歡迎的互聯網產品之一。
為此,快手需要一個強力幫手,而騰訊是最合適的幫手。
快手期望通過騰訊,打破現有短視頻的市場格局,重回“老大”的寶座。
實際上,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快手已經獲得騰訊的深度支持了,快手視頻分享菜單中已經出現了微信“好看”入口,可直接將視頻展示到微信“在看”的信息流中。
當然,快手今后能獲得的好處不止于此。
有市場人士稱:“快手或許可獲得微信、QQ的關系鏈,從而實現裂變式增長;也能與騰訊OMG內容體系深入融合,為天天快報的視頻信息流提供豐富的內容,從而充實騰訊視頻信息流體系;甚至,騰訊視頻增加一個短視頻欄目,也不是不可能。”
另外,游戲直播是快手的核心業務,而騰訊擁有豐富的游戲資源,雙方可以深入合作,譬如策劃游戲競賽、舉辦線下游戲活動、授權獨家游戲實況直播等。
借力打力 騰訊重構防火線
同時,騰訊也需要快手。
短視頻這塊陣地,騰訊不會放棄,也不能放棄,點對點、正面硬剛的打法行不通,那就換一個借力打力的新打法。
其實,騰訊在短視頻賽道布局頗深,不但戰略投資了快手,還在2013年內部孵化了微視,微視一度日激活用戶數高達4500萬人。
此外,培養了閃咖、貓餅、下飯視頻,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等十余個偏重細分領域的短視頻產品,渴望通過技術創新誕生一個現象級爆款。
但養蠱式發展并未奏效,2018年騰訊的重心又回到微視身上,傾斜了海量資源。
一名互聯網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向記者表示:“首先,騰訊啟用重金補貼策略,單單2018年4~8月就補貼了30億元;其次,QQ瀏覽器、應用寶等騰訊系產品重點推薦微視,給出最好的位置資源;最后,微信、QQ都予以微視特殊關照,微信給出30秒短視頻權限、QQ給出0.5天等級成長加速權限。”
也有多方人士證實,騰訊不斷為微視擴充技術團隊,配置了從Instagram高薪請來的算法工程師,彌補了技術短板。
即使如此,微視2019年的既定目標也不過日活躍用戶達到4000萬人,而當前快手日活躍用戶超過2億人。這么打下去,虛耗了資源,也無法達到騰訊的戰略目的。有市場人士稱,點對點、正面硬剛的打法曾經是騰訊的法寶,針對競品發動猛烈攻擊,憑借資源優勢和高速的技術迭代完成阻擊戰,從而成為行業頭部玩家,QQ瀏覽器、QQ音樂、QQ旋風、騰訊視頻、騰訊電腦管家等都是經典的成功案例。然而,這世上沒有百分百確定成功的打法,是時候換個打法了。
“當初騰訊在電商賽道點對點、正面硬剛的打法也失手過,后通過與京東合作,借力打力,一直保持著對賽道的巨大影響力。”一名風投人士稱。
快手為短視頻賽道第二大玩家,騰訊為第四大玩家,雙方強強聯合,就具備了彎道超車的實力。
不過,對騰訊而言,這不是重點。騰訊并不在乎一個賽道的得失,而是擔憂單一賽道的霸主跨界做社交,挑戰自身在社交領域的壟斷地位。
“雖然后下場做社交的上限被鎖定,大約就是微博、陌陌那個級別,但誰也不希望多出一個潛在的挑戰者。”一名資深社交產品經理告訴記者:“騰訊需要快手牽制競爭對手的兵力,令其應接不暇,阻止或者拖慢在社交領域的不斷試探。”
換而言之,騰訊調整打法、重構防火線,寄望將快手打造成為第二個“京東”,為競爭對手施加巨大的壓力,如此方能將戰火隔離在安全距離外。
這才是騰訊的終極戰略目的。
不過,在短視頻領域,騰訊和快手聯姻,能演繹出什么樣的故事呢?又能否讓快手不再是老二,重回第一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