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珍媖 胡景健
摘要:近年來,通訊行業的對生活的影響程度日益增強,人們對通訊產品的需求也逐漸提升。各通訊公司的股權激勵方式也不盡相同,我國大部分通訊公司都采用傳統的股權激勵模式,而華為基于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自身發展則獨樹一幟地采用虛擬股權激勵。虛擬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對華為公司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有效地激勵了員工,也規避了很多法律法規的限制,為公司長遠的壯大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關鍵詞:華為公司;虛擬股權;機制
一、華為公司虛擬股權激勵
(一)華為公司概況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9月,是法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信息和通訊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專注于電信網絡設備、IT設備和解決方案、云技術和服務以及智能終端的研究、開發、制造和銷售,為電信運營商、公司和消費者等提供端到端ICT解決方案和相關服務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其業務范圍主要包括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和公司業務,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721,202百萬元,同比增長19.5%,其中消費者業務的銷售收入達348852百萬元,占銷售總收入的48.4%,相較于2017年的240, 372百萬元,同比增長45.1%;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國、歐洲中東非洲地區、亞太和美洲地區,其中2018年在歐洲中東非洲地區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提升及公司業務數字化轉型加速,實現銷售收入204,536百萬元,相比于2017年的164,603百萬元,同比增長24.3%
(二)華為公司虛擬股權激勵概況
虛擬股票激勵,是指相對于真實股票而言的虛擬股票激勵方式,和普通股票激勵一樣,持有人享有股票分紅和增值權,和傳統股權激勵最大的不同是,虛擬股權持有人不具有公司的所有權和表決權,無法在股東大會上行使法律意義上應有的表決權。
對華為而言,華為所實施的虛擬受限股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授予員工的特殊股票,表現優異的員工每年都會從主管辦公室得到一份虛擬股權合同,在辦公室簽完字后交回公司保管,沒有副本,也不會有持股憑證,其股權全部由華為工會代為持有,員工只能通過自己的內部賬號查詢自己的持股數量,同時,它不能出售,也不能轉讓,當員工離開公司時,由華為控股有限公司的工會委員會實施回購,回購后員工也就不再享有公司良好經營而應有的股票分紅和增值權利。持有虛擬股權的被激勵員工和傳統股權激勵的員工一樣會在行權時間、行權條件等方面被限定一些約束條件。由此,虛擬受限股可以在不改變公司股權結構,不妨礙公司正常經營的前提下讓被激勵對象對所持虛擬股票和公司經營收益產生一個心理預期。
(三)華為公司股權架構
我國《公司法》第42條規定,股東大會的表決權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規定,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任正非先生,對華為的決策問題擁有一票否決權。”由此,任正非實現了對華為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盡管多年來,華為一直對內部員工進行配股,但員工持有的股票僅僅屬于“虛擬受限股”,員工只享有分紅權和股票溢價權,在法律意義上,這些股票與公司所有權無關,真正能決定公司歸屬的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所持有的法人股股份和任正非持有的自然人股份。
根據華為2018年年報顯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專門的工會委員會代表員工持股,以實行員工持股計劃,目前參與人數為96,768人,參與者只有公司員工,沒有政府部門或機構持有華為股權。但從嚴格意義上的法律層面來說,華為公司真正的股東只有兩個,一個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代表%,768名員工持股98.99%,另一個是任正非,持股比例為1.01%。
二、華為虛擬股權激勵優劣分析
毋庸置疑,華為虛擬股權激勵相比干傳統的股權激勵有許多優勢,但凡事都有利有弊,對華為投資有限公司發展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虛擬股權激勵計劃亦是如此,依然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以下分別從其優勢和劣勢兩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可以回避傳統股權中可能受到的法律限制
一般來說,公司的所有股權都必須在相關機構登記注冊,載明持股人員姓名、職位、持股數量等相關信息,且必須考慮激勵股票的來源問題。 目前,股權激勵計劃的來源主要有預留股份、增發新股、回購股份和股東轉讓四種方式,而我國在實行“法定資本制”原則的法律背景下一般不采用預留股份的方式;如果采用增發新股作為股權激勵的來源,公司授予內部員工相對優惠的價格認購,增加公司注冊資本的同時,必然會導致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被稀釋;如果用于員工股權激勵的股票采用從二級市場中回購,收購部分的比例具體要通過股東大會決定,但也要遵守法律規定,不能超過公司發行在外股份總數的5%,購置款項要從公司當年扣除所得稅的稅后利潤中支付,這部分回購的員工股權激勵的股份應在一年內分配給滿足股權激勵條件的員工。因此,如果采用傳統股權激勵模型,《公司法》中的相關限制性條款不可避免地會給股權激勵的實施帶來或多或少的阻礙,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和阻礙。相比之下,華為公司采用的虛擬股權激勵,不用到相關機構注冊登記,公司財務上對員工持有的虛擬股權數量有相關記錄,員工可以通過個人內部賬號查詢即可,公司股本結構基本不會因為股權變化被改變,沒有真實的股票交易,從而有效地減少了相關程序、規避了法律對股權激勵來源的相關限制。
2.有利于不上市而充分融資
一般來說,公司選擇上市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為了提高公司知名度,另一方面便是為了融資,同時公司申請上市需要經過許多的必備程序,如上市前,聘請上市專業機構考察公司上市條件、準備上市書面材料、招股說明等,上市后接受上市機構的持續督導、定期信息披露和其他后續服務,華為不上市便自然而然地避免了這些煩瑣的必要程序。
除了上市的必要程序,我國相關法律對公司上市還有一些條件限制,比如上市前必須是股份制公司、上市前公司的股東人數不得超過200個,就華為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來說,它是法人獨資的有限公司,其年報顯示目前華為有96 , 768名員工持股,所以如果華為選擇上市,華為除了必須要首先對公司進行股份改制外,變更股東人數將是很大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華為公司通過發行虛擬股權,員工購買公司股份,獲取了大量資金來源,使得公司不上市也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公司運營,從而避免了為了融資而上市所必需的法律程序。
3.有利于增強公司普通員工關注公司長期發展意識
華為虛擬股權相比于其他股權激勵方式,激勵對象范圍廣,傳統激勵方式激勵對象一般局限于公司董事、高管以及核心員工,普通員工更關注的是自身的短期利益,而華為虛擬股權激勵面向全體符合激勵條件的員工,激勵范圍廣,員工持股將職工收益與公司未來成長價值密切聯系,持股員工及會因“股東”身份想獲得更高的收益從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也會因“股東”身份而產生榮譽感和使命感,不僅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也將更加關注公司的長期發展。
(二)劣勢分析
1.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我國對虛擬股權的法律問題研究尚在起步階段,在立法、監管等多方面對虛擬股權的相關規定還有待完善,華為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虛擬股權的持股員工只享有公司股票分紅權和增值收益,沒有所有權和表決權的這一項規定,恰好避開了《公司法》《證券法》等專門的法律對實際股票流通可能受到的法律限制。因此,《公司法》無法對虛擬股權股東權益進行有效的保護,當虛擬股權相關法律疏漏必然導致員工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必然無法可依。
2.可能造成公司經營風險
虛擬股票不能在資本市場流通或轉讓,當企業效益高,虛擬股權的分紅和升值空間高,容易引起公司持股員工的集中兌付,華為虛擬股權雖然也規定了員工每年只能兌付所持股份的1/4,但持股員工數量大,即使在員工按公司章程規定比例兌付不超過1/4的股份,也需要支付大量相關費用,在兌付時只能用公司的現金承擔,如果公司用于支付虛擬股權激勵的現金支出較大,會影響公司的現金流情況。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公司出現現金流緊張的情況,員工兌付虛擬股權的現象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仍然進行集中兌付,很容易造成擠兌的危機,影響公司的經營。
3.員工持股不自愿
根據我國員工股權激勵的相關規定,公司股權激勵要遵守自愿原則,員工應自愿購買。實行虛擬股權激勵,不同于傳統的股權激勵需要在相關機構注冊登記,受到的法律限制較少,很容易造成有關公司違背職工意愿,強制員工購買公司股權達到充分融資的目的。通過查閱相關報道,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也存在這種情況,如果符合條件的職工不購買公司的虛擬股權,就會被認為他們沒有完全忠于公司,部門負責人不僅會找他談話,晉升的機會也將與他失之交臂,繼續在華為工作很難有進一步提升。因此,對于華為符合條件、可以享有虛擬股票卻不愿購買股權的職工來說,這種隱性壓力會左右是否購買公司激勵股權的真實意愿,如果他們想繼續在華為工作并希望獲得發展機會,就必須投資購買公司的股份,并將自己的人力資本、金融資本投入同一家公司,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這種做法不符合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缺乏必要的風險分散。
三、結論
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通訊行業近幾年發展迅速,通訊行業的對生活的影響程度日益增強,所以人們對通訊產品的需求也逐漸提升。各通訊公司的股權激勵方式也不盡相同,我國大部分通訊公司都采用傳統的股權激勵模式,而華為則獨樹一幟地采用虛擬股權激勵,華為的虛擬股權是基于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即深圳市相關法律的出臺,讓員工參與公司持股,以及當時的商業銀行為華為員工持股提供貸款。再者,華為的股權增值空間巨大,才使得員工愿意拿出資金購買股權。虛擬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對華為內部組織結構的穩定、公司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有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回避了實際股票流通可能受到的法律限制,為公司長遠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參考文獻:
[1]任澤朋.華為公司虛擬股票激勵案例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7.
[2]程榕.虛擬股權激勵研究——以華為公司為例[J].會計師,2017.
[3]馮康容.華為的成長之路與股權激勵[J].全國流通經濟,2017.
[4]秦婉琪.華為公司股權激勵對企業價值創造力的影響[J].當代經濟,2019.
[5]原夢琦.華為的激勵機制與啟發[J].中國集體經濟,2018.
作者簡介:
葉珍媖(1981.9-),女,漢族,江西九江人,江西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會計、稅收、財務管理;
胡景健,男,副科級,江西景德鎮樂平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