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企業不可避免地要采購各類物資設備,物資采購是一項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本文就如何做好物資采購工作進行了比較細致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企業;物資采購;成本;渠道
隨著當今社會的日益發展和經濟的不斷進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很多企業在物資采購方面,想方設法強化管理,努力在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物資采購的質量,努力為生產建設提供合適的質量和數量的物資供應。
一、做好大宗原材料和大宗設備的招標采購工作
(一)堅持“貨比三家”原則,確保公考透明采購
由于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的物資采購品種多,且對所購物資的特殊要求多。這就要求企業的供應部門應當根據科學、擇優、擇廉、有效的原則,對大宗材料實行招標采購。考慮到部分較大數額產品有主要指定廠家的情況,供銷部門應當積極和指定廠商洽談合同,并通過網絡資源調研、市場信息調查、數據統計分析等方式獲得有關供應商的資料,貨比三家、多方考察,對同類供貨商進行橫向比較,使采購工作做到最大限度的透明化和公開化,有助于大大提高企業的公信力。同時組織有關人員及時深入供應廠家實地考察、了解設備情況、評估供應商,能夠在對大宗原料和大宗設備的招標采購工作中做到“先拔頭籌”的效果。
(二)不斷完善物資管理系統,加強采購成本控制
為了加強采購計劃、采購比質比價及審批管理,加快推進了物資管理規范化及標準化建設,增強物資供應工作透明度,提高物資供應工作效率。要借助物資管理系統,實現物資比價采購網絡化、信息化管理。物資管理系統應當在以下方面發揮功效:①規范采購流程;對數額較大、批量采購的物資必須按規定和相應程序采購。若需采購,各物資使用單位先提報采購計劃,報各分管領導審批同意后,供應部門予于采購。②和其他部門的配合更緊密。監督更加透明,上一級主管部門可以對任何認為不合理報價或物資可隨時給予打回處理。③提高企業的物資管理水平。停止紙質臨時采購計劃,所有采購計劃由物資管理系統上報審批。不但減少大量網上比價數據輸入工作,還有效地防止分散零星采購和不規范采購行為的發生。能進一步地規范采購行為,降低物資采購人為操縱的弊端,使物資采購規范有序;能夠有效地控制采購成本,提高物資管理水平。④可以根據市場不斷變化,靈活調節物資采購報價的時效。對因市場變化價格變化的物資可及時調整重新比價。⑤自主和EXCEL表格的相應對應功能結合,靈活導出數據,分批分類比質比價,既簡化比價數據的輸人,又增加數據輸入的準確性。
二、優化進貨渠道,管控采購質量
(一)抓好進貨渠道,理順供貨單位
由于市場比較復雜,變化很大,對產品質量和價格有較大的選擇余地。我們組織力量集中對業務單位進行清理審查,對某些沒有資信條件的單位進行清除。并徹底與之斷絕業務關系,供應中心從那些切實能做到商品質量合適、交貨及時、整體服務水平好、履行合同的承諾和能力強的廠家直接進貨,嚴格控制從中間環節進貨,以減少企業的損失。
(二)做好采購物資的質量控制
要建立所購物資質量問題及處理信息反饋臺賬。采購物資的質量不僅影響我們的經濟效益,而且會對我們的產品性能和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加強采購物資質量管理和控制是比質比價采購的基本原則和前提條件,在比質比價過程中,為正確處理價格和質量的矛盾。對一些企業有特殊需求的生產部件,供應部門要組織有關人員及時深入供應廠家,了解設備情況、工廠的內部管理、原材料來源、生產流程控制等等,以此評估供應商產品質量及生產水平,擇優供貨廠商確定相應考察價格。對于已進貨的所有物資經質檢檢驗或者驗收部門簽字后方可付款。如果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能夠做到及時了解,調換產品或追回損失。淘汰進假冒偽劣產品的廠家,形成一個良好的比質比價氣氛。采購定點工作實行動態管理,通過網絡資源調研、市場信息調查、數據統計分析等方式獲得相關供應商的資料,擴大競價選擇范圍,還可不斷論證比較,優化出優質產品和供應廠家。
三、嚴格供應商準入,加強人員培訓
完善管理制度,嚴格落實采購人員權限和行為準則。根據制定的采購管理辦法嚴格控制采購工作程序,做到職責明晰,責任到人。建立供應商信息系統嚴格加強供應商管理,把好進貨質量關。根據供應商的不同分類管理,定期以產品質量、交貨速度、價格水平和售后服務等項目為指標對供應商進行績效衡量。建立供應商考核、審核、評估體系。本著擇優去劣的原則逐步建立可靠優化的供應配套體系。同時加強對相關采購人員的職業培訓,不僅要使他們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還需要其掌握專業采購知識和具備相應的網絡信息化知識,能積極探索電子商務信息建設,從而不斷完善物資采購工作。
四、結束語
物資采購事關企業經濟運行。企業要積極探索更科學的采購模式、不同的采購手段完成采購工作,從而為企業尋求更優質的物資供應,努力降低采購成本,使企業迅速適應市場變化,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劉方圓.企業物資采購成本降低的有效控制辦法[J].中外企業家,2019(14);24.
作者簡介:
張莉莉,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供應公司,山西臨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