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慧
摘要:近年來,我國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快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程。建設城鄉一體化需要對當前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并且首先要推進城鎮一體化,既達到實現二元”結構的目的,也達到城鄉一體化的建設目標。當前,我國應當在馬克思主義城市思想的基礎上,對城鄉的關系進行分析,根據實際國情,消除城鄉間的差異,利用城鎮一體化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本文根據馬克思主義城市思想,分析了我國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建設。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城市思想;新型城鎮化道路
現階段,我國正在由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不斷推進。若想加強城鄉一體化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三農問題,解決三農問題不僅能夠實現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還促使社會經濟體制發生改變。十九大中,對城鄉一體化建設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明確規劃了相關戰略,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能推動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尤其是新型城鎮化能夠加快城鄉一體化的建設速度。
1 馬克思城鄉關系理論
馬克思主義城市思想認為,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最終能夠實現城鄉的融合發展,并且能夠消除城鄉之間的對立性。馬克思認為,盡管向城市集中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條件之一,然而工業資本家希望能夠離開由于資本主義生產而造成的城市,希望在農村經營。城市之所以不斷出現,是由于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出現及遷離。由此可以看出,城鄉融合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
2 中國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內涵
李克強認為,城鎮化道路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現代化社會主義的基本條件之一。我國內需潛力需要得到釋放,而新型城鎮化可以對我國的內需潛力起到釋放作用,能夠帶動經濟的增長,加快經濟模式的轉型。對于新型城鎮化來說,其核心為“人”的城鎮化,能夠通過拉動消費的方式推動城鎮發展,改善民生問題,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在看待新型城鎮化時使用馬克思主義城市思想,可以發現二者在內在邏輯方面存在一致性。首先,二者都認為城市化不僅能夠對工業化起到帶動作用,還能對經濟的增長起到帶動作用,城市在不斷擴大的過程中,會產生兩種效益,一是規模經濟效應,二是聚集效應,所產生的二種效應能夠使市場范圍得到進一步擴大,對社會分工有著極大的幫助,使勞動生產效率得以提升,最終達到推動經濟發展的目的;其次,二者對城鄉關系演變的規律都有著較為可觀的認識,城市發展與農村息息相關,城市在發展中需要經歷與農村分離再到融合的過程,由二元轉變為一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城鄉關系是否發生演變;再次,二者對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了關注,城市的資源、承載力是有限的,過度承載、過度開發資源,會為城市帶來很大的矛盾,需要注重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
3 馬克思主義城市思想對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啟發
3.1 將以人為本作為建設核心
由于城市化現象是由人口流動所產生的,可以這么說,城市化問題即人口流動問題,解決城市化問題相當于解決人口流動問題。近年來,農村剩余勞動力越來越多,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向城市流入,為城市的發展與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當前新型城鎮化建設將“以人為本”作為發展建設理念,“以人為本”的發展建設理念要求解決城市人口的就業問題、住房問題,關注城市人口的教育問題,改善城市人口的醫療問題,使城市居民生活在三種良好的環境之中,一是良好的制度環境之中,二是良好的社會環境之中,三是良好的工作環境之中。農民工問題是建設新型城鎮化道路中的重要問題,我國應當重視農民工問題,解決農民工問題,加快城鎮化道路的建設。
3.2 協調城鄉發展
馬克思認為城鄉關系的面貌與社會的面貌息息相關,社會的面貌會隨著城鄉面貌的變化而變化。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矛盾,城鄉二元矛盾是社會發展中所產生的重要矛盾。馬克思主義認為城市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城鄉對立的階段,但是城鄉對立的現象會隨著城市的繼續發展與生產力的提高而消失。我國現階段的城鄉二元發展若不打破城鄉發展平衡的狀態,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在城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對城鄉經濟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使城鄉在各方面能夠享有平等的待遇即協調城鄉發展。城市應當發揮兩大作用,一是經濟中心作用,二是文化中心作用,對聚集效應、規模效應不斷擴大。除了城市應當發揮作用外,鄉村也應當發揮重要作用,農業是一切經濟的基礎,鄉村在農業生產方面應當使用現代經營管理法,擴大農業生產規模。
3.3 建設生態文明
人類經歷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現已發展至生態文明階段。馬克思認為人與自然之間的過程叫做勞動,勞動可以使人以自身的活動來調整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李比希提出了農業土地新陳代謝的概念,馬克思引用了李比希的概念,認為農村土地出現肥力不足的現象、城市出現生態污染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城鄉對立所造成的。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條件下,中心城市的人口在不斷增加,日益增多的人口雖然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但是也打破了人與土地間物質轉換的平衡。馬克思提出的生態文明思想能夠對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建設起到指導作用,是我國在建設新型城鎮化時的指導思想。城鎮化發展不僅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還能使人與自然之間保持和諧的關系、城市與鄉村之間維持發展的平衡性。新型城鎮化建設應當重視生態文明,加強對生態文明的保護,發展綠色產業,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
4 結論
通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新型城鎮化道路是我國必走的道路之一,雖然我國一直在不斷建設新型城鎮化道路,但是距離目標的完成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馬克思主義城市思想的指導下,我國應當將以人為本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協調城鄉發展并建設新型生態文明,向新型城鎮化道路不斷邁進。
參考文獻:
[1] 孫穎.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視域下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人學思考[J].改革與戰略,2013(11).
[2] 陸小成.新型城鎮化的空間生產與治理機制——基于空間正義的視角[J].城市發展研究,2016(09).
[3] 焦曉云.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就地城鎮化的困境、重點與對策探析——“城市病”治理的另一種思路[J].城市發展研究,2015(01).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