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娟
摘要:母語和方言在外語學習中的“遷移”現象一直來是語言學研究學者以及英語教師們所關心的話題。本研究致力于探究客家文化背景下的英語學習,從語言與文化的角度探討贛南客家方言地區的英語學習者所面臨的困難,進而探索客家文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與規律,以提高客家方言地區的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效率和水平。
關鍵詞:客家文化和方言;三語習得;英語教學和學習
傳統的中國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常常基于母語或方言的背景下,而母語或方言與英語在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往往會給英語的學習帶來某些程度的影響。然而,我國在母語即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的研究中,常常以普通話為對照研究基準,也就是說,對于普通話以外的各種語言的變體,即方言的關注卻非常少。事實上,方言是大多數人最早接觸也是在家鄉使用最多的語言表達,其對于人們以后的各種外語學習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本文的研究者主要在從事地方院校的英語教學中強烈感受到家鄉的方言對學生英語語學習的深刻影響。因此,本研究著手于客家文化和方言背景下的英語學習,通過對比分析,從語言與文化的角度探討贛南客家籍大學生在漢語、客家話的影響下,英語學習的特點,并尋求一種適用于客家文化背景下英語教學規律,以提高客家方言地區的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和水平。
1 贛南客家文化和方言對英語學習者的影響
眾所周知,客家方言作為中國七大方言之一,覆蓋面廣,贛南多個地區以客家話作為標準用語。從很多研究中的遷移理論可以看出,客家籍學生在大學英語的學習中會受到方言的影響。本研究前期通過問卷調查、語音測試等方法得出贛南客家方言對客家籍英語學習者英語語音有負遷移的影響。另外,語言的發展與文化環境密不可分、相輔相成,所以客家籍英語學習者的英語習得也會受贛南客家文化的影響。通過對比分析語音差異,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首先,在語音方面,客家話對英語語音學習所帶來的負遷移影響大于正遷移的影響,具體如下所示,(1)客家話中沒有相應的元音或輔音與英語的元音或輔音對應;(2)英語中的某些元音或輔音與客家方言中的某些元、輔音聽起來有些相似,但其實不同,客家籍學習中往往會受方言影響,影響英語的發音。因此,教師在教授中要先了解方言和英語的發音特點和區別,這樣利于教授,也有助于學習者習得更準確。
其次,在語法和句子結構方面,客家話作為漢語的某種變體,存在自己的語法和句子結構特點。與習得的英語相比,不僅有差異,還有許多相似之處。作為教師,要充分地利用這些相似處。這樣不僅能找到學習者的熟悉點,還能提高英語學習者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增加學生的自信和興趣。
最后,研究人員還通過語用的視角探討分析了英語和客家話在詞匯缺失和詞匯內涵兩方面造成的語用差異,如在稱呼方面,客家話和英語之間由于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社交語用現象就有不同。所以,教師在教授中除了要重視語言形式還要重視語用和文化的輸入。
2 英語教學和學習策略的創新
在熟悉客家文化的基礎上,了解客家文化中特定的歷史發展、遷徒的變化和僻山地的生存環境的特殊,了解贛南客家籍學生獨有的文化心理,基于前面的研究分析,探究了創新型英語教學策略和適用于客家籍學生的學習策略。客家籍學生天生好學、勤奮努力、求知欲強。這些寶貴品質對客家籍學生的英語習得有著正面積極的作用。另外,贛南客家族群的生活地理和習慣又賦予了他們中庸、保守的心理特點,而這又可能會影響了客家籍英語學習者接受新的語言文化、在課堂上舉手發言、展現個性、各抒己見。英語的語言學習又需要學習者敢于表達,積極參與口語交流,所以,中庸的思想理念會讓他們養成不愿意在外人面前進行口語的練習和表達。但是中庸保守的個性的學生又習慣于聽從老師的教授和安排,因此,他們更適用于以教師教授為中心的教學而不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分享和討論的模式。本研究提出的適用于客家籍學生的學習策略包括:(1)學生首先要提高英語和方言之間語音和文化的差異的敏感程度;(2)學生要培養對目的語所學英語文化的感觸、理解和接受;(3)克服客家文化心理的不利因素,自己嘗試多參與口語表達;(4)有問題及時反饋老師。
本研究提出探索解決問題的英語教學策略包括:(1)教師應提高語際文化差異意識以及語言正遷移和負遷移的意識;(2)教師在教授中正確利用好語言中的正遷移較少負遷移的影響;(3)教師應熟悉客家籍學生的地方方言和文化;(4)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客家文化心理,揚長補短,鼓勵學生表達,創設寬松愉快的語境和課堂環境;(5)取長補短,強化不同文化差異的教學。
綜上所述,本研究致力于探究贛南客家籍學生在客家文化背景下的英語學習,從特有的語言與文化的多角度探討贛南客家方言地區的英語學習者所面臨的語際困境,進而研究出客家文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與規律,總結出適用于客家籍學生的學習策略和適合英語教師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客家方言地區的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效率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彭美蘭.客家方言對英語語音學習的負遷移研究[D].廣西大學,2014.
[2] 蔡永貴,朱金華.客家方言在大學生英語語法習得中的負遷——以梅州客家方言為例[J].池州學院學報,2012(04).
[3] 詹曉慧,朱金華,何家駒.客家方言在英語詞匯習得中的負遷移現象及對策[J].惠州學院學報,2012(02).
[4] 鄧海龍.客家方言語料庫建設與英語學習中的母語遷移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2).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江西省南昌工學院校級人文社科課題“基于贛南客家文化的客家籍學生‘三語習得’研究 ”(NGRW-17-30)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南昌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