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發江
摘要:本文介紹了新課程教育環境下課堂教育的改革與創新,詳細分析了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帶來了變革,同時從若干方面全面指出了如何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改革;創新;教學;質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成為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界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提出的一種與應試教育相對的一種教育觀,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因此我們需要對傳統的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以下我將從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兩個方面,展開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1 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一般分為五個部分,組織教學、復習導入、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布置作業。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是裝知識的容器。現代教育觀認為,學生應當是積極的學習主體,教師在課堂扮演的角色則應該是主導者,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去,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大大改善了課堂教學現狀。
1.1 改變了知識的呈現方式。
現在,我們的課堂一改往日的平淡無趣。首先,我們可以選擇更多的新課導入方式,比如,多媒體新聞、圖片、視頻導入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對課堂的興趣。此外,課程內容也可以輔以形象的動畫、圖片或視頻展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除了課本的實驗,我們還可以設計許多趣味實驗,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知識。當課堂上做實驗受到實驗器材用品、安全性、實驗時間等條件的限制時,我們就可以考慮給學生展示一段實驗的
1.2 促進學生的多向交流。
(1)促進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在多媒體的促進下,老師成為學習的引導者,運用多種方法形象的展示知識,引導思維的路徑,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借助多媒體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然后進行成果匯報,匯報過程中不同小組之間可以進行互相評價,在合作與競爭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促進學生與媒體的交流。信息時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預習以及在課后進行課外拓展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一些交互課件,讓學生進行實時操作。
2 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2.1 提高課堂效率
決定一堂課是否高效在于它是否具有科學的課堂結構。課堂結構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來認識。橫向上看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與方法等方面以及各方面之間的聯系;縱向上看,包括課堂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活動安排和時間規劃。
對于一堂課的課堂結構的評價,可以從四個方面展開,一是教學的數量和質量,二是教學的程序安排,三是教學要求的速度和程度,四是教學情境的創設。
2.2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氣氛是指課堂里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體。我們所要營造的是積極的課堂氛圍,避免消極的或對抗的課堂氛圍。
積極的課堂氛圍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三個:一是教師的因素,而是學生的因素,三是課堂環境的因素。
(1)教師的因素。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的引導方式應該是民主型的,而不應該是集權型的或者是放任型的。其次,在課堂中教師需要接受學生的意見而不是置之不理,對于學生的表現給與及時合理的反饋,耐心地聽取與講解以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難度和數量的學習材料。最后,老師積極的情緒狀態也會影響課堂氣氛的營造。
(2)學生的因素。課堂是教與學的融合,所以學生的因素也至關重要。首先,學生需要對機體的目標保持認同,其次學生需要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并且具有良好的可以課堂紀律,所以在每個學期的第一節課,我們都會重點強調課堂的紀律,并在以后的課堂中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課堂的集體輿論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也會影響到課堂的氣氛。
(3)教學環境的影響。教學環境包括教學的時間安排、班級規模大小、教室里的設備等。因此,學校需要根據不同學科的性質安排上課的時間,而每位老師需要結合不同的課的時間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對于我們初中化學學科,每一年所帶班級的班級規模可能會有差別,需要及時采取相應對策。
2.3 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理
課堂中學生的問題行為是指學生違反了公認的行為規范,不能正常參與學習的行為。中外學者對問題行為進行了分類:人格類,行為類,情緒類。在我們的課堂中經常出現的人格類問題有害怕老師的提問和批評,不信任自己的能力,缺乏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經常出現的行為類問題有缺乏耐心,不能安靜,交頭接耳;情緒類問題有冷淡漠視,態度忸怩,過分依賴老師和同學,不能獨自完成作業。
以上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處置與矯正。首先要與問題學生進行溝通,找出影響因素,加以耐心的心理輔導。對于無法集中注意力、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教師需要去幫助學生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交代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的關系,不斷整合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此外,還需要不斷加強家校合作,保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統一性,促進學生積極行為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孔凡元.中學化學創新教學的實施探討[J].山東:曲阜師范大學,2002(02).
[2] 尹東進.淺談信息時代背景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甘肅科技,2015(09).
(作者單位:湖北省大悟縣豐店鎮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