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肖利
隨著近年來滑縣經濟的不斷發展,農田水利建設也在逐步推進,滑縣農業發展態勢良好。然而,土壤污染問題直接阻礙著滑縣農業的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一現實,本文以滑縣土壤污染與防治為例,探索滑縣土壤污染的防治對策。
一、基本概況
滑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轄22個鄉鎮和1個產業集聚區,1019個行政村,總人口143萬人,區域面積1814 km2,耕地面積13萬hm2。2017年,滑縣糧食總產量145.24萬t,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5.91萬hm2,規劃了高標準糧田萬畝方33個、千畝方38個、百畝方10個,總面積10.33萬hm2,土壤基礎條件較好,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小麥生產第一縣。
二、土壤污染現狀
由于滑縣是農業大縣、糧食大縣,土壤環境質量事關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滑縣縣委、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招商引資、環評審批等方面嚴格控制高污染,特別是重金屬企業,確保了全縣土壤基本未受到大的污染,目前滑縣土壤質量總體良好。但是由于滑縣是農業大縣、糧食大縣,與農業、糧食悉悉相關的化肥、農藥在提高糧食產量、減少糧食病蟲害的同時,也對農業土壤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滑縣土壤污染主要來自農藥、化肥和畜禽養殖業,另外就是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等有害物質最終進入到土壤中,對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還有部分企業產生的固體廢物的不當儲存處置也是造成當地土壤污染的一大原因。
三、產生的原因
(一)農藥施用方面
據調查,滑縣農藥施用量主要以殺蟲劑用量最大,其次為除草劑、殺菌劑、生長調節劑。目前,高毒高殘留殺蟲劑已退出市場,施用的殺蟲劑均為低毒低殘留農藥。但在實際生產中,大多數農戶為了省時省力,還存在殺蟲劑超量、多種藥劑任意混配現象,造成單位農藥總施用量偏大。同時,農藥包裝物隨處丟棄,包裝物及其殘余藥劑進入農田,也容易對土壤造成危害。農藥中的污染物會直接附著在土壤表面,經過雨水的沖刷,滲透進土壤內部,造成土壤污染。農作物從土壤中吸收農藥,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農藥含量早已超過標準,再通過食物、飼料危害人體和牲畜的健康。
(二)化肥施用方面
由于滑縣農作物一年兩熟,為了追求高產和貪圖省事,大部分農民施用速效肥,較少農戶施用農家肥和有機肥,施肥次數也由一次追肥變為二次追肥。化肥施用過度是造成滑縣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施用化肥會造成土壤板結、土壤退化等。此外,一些含有大量氮磷化合物的化肥,還會使土壤污染面積不斷擴散,最終影響整個區域的土壤質量。
(三)畜禽養殖方面
因部分小型養殖場和散養戶資金不足、環保意識差等原因,仍然采用傳統的簡易養殖模式,場內沒有任何糞污處理設施,糞便處理方式一般為晾曬后賣給周邊農戶,作為肥料直接上地,甚至個別養殖戶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由于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鈉鹽和鉀鹽,若直接用于農田,過量鈉和鉀通過反聚作用會造成某些土壤的微孔減少,破壞土壤結構,危害植物。另外,為了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畜禽生長發育,增強其抗病能力,部分農戶在飼料中大量添加銅、鐵、鋅等重金屬。大量重金屬的添加,不僅使畜禽產品中的重金屬含量殘留超標,同時由于動物的吸收率很低,畜禽糞便中重金屬的含量隨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農田土壤富積,對農作物也產生毒害作用。
(四)污水灌溉方面
滑縣是農業大縣,需要大量的水對農作物進行灌溉。據調查顯示,滑縣的污水灌溉現象較為嚴重,很多農田的耕種者將大量生產生活污水直接用于農田灌溉,污水中含有很多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隨著污水流入農田,在農田周圍形成一片污染帶,造成了嚴重的土壤污染,嚴重威脅當地的土壤安全。
(五)大氣污染方面
大氣污染同樣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滑縣經濟的不斷發展,大氣污染問題已成為全縣環境污染中最重要的污染因素,盡管各級各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大氣環境污染形勢依然不容樂觀。而污染大氣中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隨著大氣降水進入地表又引起土壤酸化等一系列土壤污染問題的發生,這些問題導致了土壤質量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影響了滑縣的土壤環境,對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引發農作物的疾病,從而也會對人類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防治對策
(一)加大農村宣教力度,切實提高廣大農民保護土壤的環保意識
有關部門要深入農村,加大普及農業土壤環保知識,深入宣傳農業土壤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加入到農業土壤環境保護的隊伍中來,加強對農業土壤環境保護科學知識的普及,提高農民農業土壤環境保護意識;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加快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科學指導農民合理調控化肥、農藥的用量,改進化肥和農藥的劑型,提高利用率,減少農業投入品對土壤環境的污染。
(二)加強對農作物的管理,科學種田,科技防控土壤污染
農業和相關部門要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開展以生態治理、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誘控等技術措施為主的綠色防控技術示范與推廣應用;積極做好低量和超低量噴霧、靜電噴霧等技術試驗示范,增加有機肥投入量,推廣施用商品有機肥、生物肥料;推廣秸稈腐熟還田、過腹還田,提高秸稈還田質量,減少農藥、化肥的施用量,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對農藥廢棄物進行回收,集中處理,建立企業處置農藥廢棄物的激勵機制;由政府引導或組織,在農村建立農藥包裝物回收點,給農民處理農藥廢棄物提供便利的條件,最大限度地減少土壤污染,保障土壤環境安全。
(三)加強對畜禽養殖業的管理
建立養殖業準入制度,健全從源頭抓好畜牧污染的管理制度,對規模養殖場建設落實行政許可審批制度。依照《畜牧法》《畜禽養殖業污染排放標準》等法律法規和區域規劃布局做出相應審批,嚴格禁止無任何糞污處理設施或處理設施不達標、不規范的養殖場進行養殖,并嚴格按照縣政府出臺劃分的禁養區和適養區對養殖業進行監督管理,嚴防畜禽養殖管理不當對土壤造成的污染。
(四)加強對排污企業監督管理和環保法律法規政策約束機制,加快建立長效機制
切實加強對排污企業的監管,以環保法律法規政策約束企業守法行為,加快建立相應的長效環境監督管理機制,嚴防企業超標排放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污染環境,保護土壤安全,避免環境污染給當地土壤帶來的副作用。同時建立污染防治責任機制,通過明確土壤污染責任提高監管人員的工作效率來防治當地土壤污染問題。
(五)大力推廣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示范項目
建立以企業為龍頭,農戶參與、市場化推進、財政補助、縣鄉政府監管的廢舊地膜回收利用機制,逐步形成防治地膜污染土壤生態環境的長效機制,促進廢舊地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六)加大土地污染防治修復力度,通過綜合治理凈化已污染的土壤
利用生物降解消除污染物質,也可通過采用農業生態工程措施,改革耕作制度;實行土壤深耕技術翻土換土和增施有機肥的方式增加土壤肥力;控制生產和生活污染源,提高土壤凈化的能力和有機物質量分數;增加土壤環境容量,使受污染的土壤盡可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