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民
近年來,由于受全球氣候變化、耕作制度改變、作物品種更換、輕型農業栽培措施實施和生產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長葛市小麥生長期蟲害發生危害總體呈加重趨勢,常年發生面積7.33萬hm2次,每年因蟲害造成的糧食損失為9800 t。根據近年來的調查結果可知,全市小麥生長期蟲害有30多種,為害較重的有蚜蟲、麥蜘蛛、吸漿蟲、麥葉峰、麥黑潛葉蠅等,蟲害已成為長葛市小麥高產優質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嚴重影響著小麥的豐產與增效。
一、小麥蚜蟲
小麥蚜蟲是為害長葛市小麥生產的主要害蟲,屬同翅目蚜蟲科。主要種類有麥長管蚜、麥二叉蚜、禾溢管蚜等。
(一)危害癥狀
小麥蛀牙主要以成若蚜吸食葉片、莖稈、和嫩穗汁液,影響小麥正常發育,為害嚴重時導致生長停滯,最后枯黃,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二)發生規律及發生條件
麥蚜1年發生20~30代。秋季冬麥出苗后,從夏寄主上遷入麥田進行短暫繁殖,出現小高峰,為害不嚴重。11月中下旬后,隨著氣溫下降開始越冬,多數地區以無翅孤雌成蚜和若蚜在麥株根基或四周土塊縫隙中越冬。春季小麥返青后,隨著氣溫上升開始繁殖,麥苗抽穗時轉移到穗部,蟲口密度迅速上升,直到灌漿和乳熟期蚜量達到高峰,對小麥為害最嚴重。麥蚜喜干旱,冬前或早春溫暖、降雨少的情況下大發生。干旱及肥力差的麥田發生重。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耐麥蚜豐產品種,早春耙壓、清除雜草;保護利用自然天敵,選用對天敵安全的選擇性藥劑,減少用藥次數和數量,保護天敵免受傷害。當天敵與麥蚜比<1:150(蚜蟲<200頭/百株)時,可不用藥防治。
2.藥劑防治。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10%吡蟲啉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菊酯類農藥對水噴霧。在穗期防治時應考慮兼治小麥銹病、白粉病、黏蟲等。
二、麥蜘蛛
麥蜘蛛以麥圓蜘蛛、麥長腿蜘蛛多發。近年來,全市發生面積超過2萬hm2,蟲口密度每33.33 cm單行500~1000頭,最高上萬頭。
(一)危害癥狀
麥蜘蛛主要為害小麥,還能為害大麥、燕麥、豌豆等多種作物和雜草,春秋兩季均能為害,以春季為害最重。刺吸麥葉汁液,麥葉受害后先出現白斑,繼而變黃,受害輕時,麥株矮小,麥穗少而小;受害嚴重時不能抽穗,麥株枯干而死。
(二)發生規律及發生條件
麥圓蜘蛛性喜陰涼濕潤,相對濕度70%以上、表土含水量20%左右最適宜其繁殖為害,水澆地或密植麥田發生較為嚴重,干旱麥田則發生較輕,氣溫超過20 ℃大量死亡。麥長腿蜘蛛性喜適溫干旱,多發生在山崗、低丘陵的向陽坡地,壤土麥田發生較重。暖冬、春季干旱少雨,對紅蜘蛛發生有利。有群集性、遇驚擾即跌落、爬行迅速等特性,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輪作倒茬,合理灌溉,結合灌溉,振動麥株,使蜘蛛掉入泥中死亡。麥收后淺耕滅茬,消滅越夏卵,降低蟲源。
2.藥劑防治。小麥返青后,當田間麥苗上部葉片20%面積有白色斑點,或蟲口密度每33.33 cm單行200頭時,應立即施藥防治,可噴施1.8%阿維菌素乳油3000~5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2000倍液。
三、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又名麥蛆,有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兩種。小麥吸漿蟲于20世紀90年代在全市基本絕跡,但從2005年在長葛市重新發現,而且發生面積逐年加大,目前,全市發生面積已達0.13萬hm2,重發地塊有蟲3頭/m3,對長葛市小麥生產存在潛在威脅。
(一)危害癥狀
小麥吸漿蟲主要在小麥抽穗揚花期侵入麥穗,以幼蟲在小麥灌漿期吸食麥粒漿汁為主,造成癟粒和空粒。小麥吸漿蟲的為害具有隱蔽性、毀滅性,一般減產20%~30%,嚴重的減產50%~80%,甚至絕收。
(二)發生規律及發生條件
該蟲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休眠存活,存活時間6~12年。當小麥抽穗時鉆出土壤開始為害麥穗。幼蟲在麥粒上為害20天左右,隨后落地入土越夏和越冬。翌年小麥返青后,又上升到表土層化蛹、羽化出土,如此周而復始。吸漿蟲喜濕怕干,小麥抽穗揚花期陰濕多雨有利于出土為害,條件不適宜時可在土壤中繼續休眠。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蟲小麥品種。如選用吸漿蟲盛卵期與小麥抽穗揚花敏感期錯開的避蟲品種;長芒多穗、內外穎扣合緊密、穎殼蠟質厚等拒產卵品種;灌漿迅速、子房表皮較厚的抗取食品種;籽粒內單寧質量分數和氨基酸質量分數高的抗幼蟲存活品種等。
2.藥劑防治。撒毒土:小麥播種前用3%辛硫磷顆粒劑3~5 kg/667 m2,加20 kg干細土,拌勻制成毒土均勻撒施在麥地。防治土中幼蟲:小麥孕穗期撒毒土防治幼蟲和蛹,小麥穗期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50 mL/667 m2,48%毒死蜂乳油100~125 mL/667 m2,加20 kg/667 m2土制成毒土,均勻撒在地表,然后進行鋤地,把毒土混入表土層。小麥抽穗揚花期,結合防治麥蚜,噴施10%高效氯氰乳油5000~10 000
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1500倍液,或24.7%阿立卡(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防治吸漿蟲成蟲。
四、麥葉蜂
(一)危害癥狀
麥葉蜂以幼蟲為害麥葉,從葉邊緣向內咬食成缺刻,重者可將麥葉全部吃光。
(二)發生規律及發生條件
1年發生1代,以蛹在土中20 cm左右處結繭越冬。翌年3~4月成蟲羽化,交尾后用產卵器沿葉背主脈處鋸一裂縫,邊鋸邊產卵,卵粒成串,卵期10天左右。4月中旬是幼蟲為害最盛期。幼蟲共5齡,1~2齡幼蟲日夜在麥葉上取食,3齡后畏強光,3齡后白天隱蔽在麥株下部或土塊下,夜晚出來為害。進入4齡后,食量劇增,幼蟲有假死性,遇振動即落地,喜濕冷,忌干熱。冬季氣溫,土壤水分充足,翌春濕度大溫度低,陰雨小,有利于該蟲發生,沙質土壤麥田比黏性土壤受害重。
(三)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播種前深耕,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蟲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以致死亡;利用麥葉蜂幼蟲假死性,傍晚時進行捕打。
2.藥劑防治。幼蟲發生期至3齡幼蟲前,當一類麥田達25頭/m2、二類麥田達10頭/m2時應立即防治,每667 m2可噴灑90%晶體敵百蟲50 mL、80%敵敵畏乳油50 mL、50%辛硫磷乳油50 mL、40%氧化樂果乳油50~100 mL、40%水胺硫磷乳油100 mL、5%氯氰菊酯乳油37.5 mL、1.8%阿維菌素乳油15 mL,防治時間選擇在傍晚或10:00前。
五、麥黑潛葉蠅
麥黑潛葉蠅也是長葛市近幾年來發生的一種新的小麥害蟲,可造成產量損失率在10%~20%。
(一)危害癥狀
麥潛葉蠅又叫小麥黑潛葉蠅,麥黑潛葉蠅屬雙翅目,潛葉蠅科,該蟲為害時雌蠅用粗硬的產卵器刺破小麥葉片,在麥葉中上部形成一行行類似于“條銹病”的淡褐色針孔狀斑點,雌蠅將卵產在麥苗第1片、第2片葉子端部,卵孵化成幼蟲后,潛食葉肉,潛痕彎曲窄細,內可見蛆蟲及蟲糞。早期主要為害下部葉片,后逐漸為害中、上部葉片。葉片受害部位變成透明的麥皮,嚴重時僅殘留葉脈,可造成小麥葉片半段干枯,嚴重影響小麥的生長發育,產量損失率在10%~20%。由于近2年長葛市冬前氣溫偏高,麥黑潛葉蠅為害時間提前,大部分地區自小麥出苗即開始為害,且為害程度及范圍有逐漸加大的趨勢。
(二)防治方法
1.適時灌溉,清除雜草,消滅越冬、越夏蟲源,降低蟲口基數。
2.掌握成蟲盛發期,及時噴藥防治成蟲,防止成蟲產卵。在剛出現為害時噴藥防治幼蟲,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等噴霧防治,連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