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玲
河南是全國第一小麥生產大省,全省小麥種植面積、產量和對國家的貢獻均居全國首位,在保障國家口糧絕對安全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麥田耕作整地播種是小麥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實現小麥高產穩產的基礎。在麥田耕作整地播種過程中要落實的技術包括品種選用、種子和土壤處理、秸稈還田、深耕(深松)耙壓、測土配方施肥、播前造墑、播種期和播種量、播種方式、播前或播后鎮壓等多項技術環節。大量科學試驗和生產實踐證明,提高麥田耕作整地播種質量,確保苗全、苗齊、苗勻、苗壯,奠定高質量群體起點基礎,培育冬前壯苗,爭取全生育期管理主動,是實現小麥抗逆減災和穩產高產、節本增效的關鍵。
一、選用良種
根據河南省氣候生態特點、種植制度、土壤肥力、灌溉條件、產量水平和病蟲等自然災害發生情況,因地制宜選用已通過河南省或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且適宜種植的高產優質強筋或中強筋、中筋半冬性小麥品種,如矮抗58、周麥22、周麥27、周麥28、百農207、鄭麥366、新麥26等。麥播前,對所選用品種的種子進行精選,去除病粒、秕粒、爛粒等不合格種子,確保用種質量達到國家標準(GB4404.1—2008),并在播種前選晴天曬種2~3 d,確保出苗快而整齊。
二、種子處理
為預防苗期病蟲害,提倡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沒有用種衣劑包衣的種子可在麥播前進行藥劑拌種。小麥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孢囊線蟲病等根部和莖基部病害發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2%戊唑醇(立克秀)干拌劑或2.5%氟咯菌腈(適樂時)懸浮種衣劑、12.5%噻菌胺(全蝕浄)懸浮劑、3%苯醚甲環唑(敵委丹)懸浮種衣劑按種子質量的0.1%~0.15%拌種。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發生重的地塊,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環磷乳油,按種子質量的0.2%進行拌種。病蟲混發地塊可選用以上殺菌劑、殺蟲劑各計各量進行混合拌種后晾干待播。
三、土壤處理
在有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為害的地塊,除使用包衣種子或進行藥劑拌種外,還應在犁地前每667 m2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0. 3 kg,對水1~2 kg,拌細土25 kg,均勻撒施地表,隨耕地翻入土中。若使用辛硫磷或甲基異柳磷的微膠囊制劑,防治或減輕地下害蟲效果更好。
四、耕作整地
麥播前應突出抓好以深耕(松)、鎮壓為重點的高質量耕作整地,并做到“三個必須”:一是凡旋耕播種的地塊必須旋耕2遍后鎮壓耙實,且保證旋耕深度達到15 cm;二是凡連年旋耕播種的麥田必須實行“兩(年)旋(耕)一(年)深(耕或松)”的輪耕制度,并做到機耕機耙相結合,切忌深耕淺耙,以打破犁底層,踏實土壤,并有利于小麥根系下扎;三是秸稈還田地塊必須深耕,耕深應達到25 cm,將秸稈翻入土層,耕后機耙2~3遍,除凈根茬,達到上下實、地表平整、無明暗坷垃。
五、規格做畦
小麥播種前結合耕作整地打埂筑畦。畦的大小應因地制宜,依據小麥播種行距和播幅要求,并充分考慮機械作業和下茬作物直(套)播周年高產高效需求做好畦埂,以便灌溉。一般要求畦寬2.5~3 m,畦長30~50 m,畦埂寬40 cm左右,地面坡降控制在1/1000內。水澆條件好,且地面平整的地塊盡量采用大畦,水澆條件差且地面不平整的地塊可采用小畦。
六、播前造墑
河南水澆地小麥播種時發生干旱的概率較高,按照“寧可晚種幾天,也絕不種欠墑麥”的原則,對于播前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70%的地塊,應先澆水造墑,再進行播種。尤其是前茬玉米秸稈還田的田塊,即使在墑情一般的條件下也應先造墑后播種。播前造墑可采用開溝小水淺澆或噴灌兩種形式,一般每667 m2澆水量以40~50 m3為宜,并保證0~20 cm耕層土壤含水量占土壤最大含水量的16%~18%,兩合土含水量占土壤最大含水量的18%~20%,黏土含水量占土壤最大含水量的20%~22%。若采用噴灌造墑,應注意整個麥田內噴水均勻一致;若因季節、勞力和水源等原因播前來不及灌水造墑,也可在小麥播種后澆蒙頭水,并注意及時破除板結,助苗出土,確保一播全苗。對于田間有積水的地塊,還要及時排水晾墑。
七、科學施肥
在實施秸稈還田和盡量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依據測土化驗結果合理施用化肥。一般每667 m2產量為500 kg的麥田每667 m2施純氮12~14 kg、磷肥5~7 kg,鉀肥4~6 kg;每667 m2產量600 kg以上的麥田每667 m2施純氮15~18 kg、磷肥8~10 kg、鉀肥5~8 kg,并依據土壤養分測定結果合理補施中、微量元素。要大力推廣化肥深施和氮肥后移技術,將氮素化肥的50%和有機肥、磷肥、鉀肥全部施作底肥,剩余的50%氮素化肥在第2年春季小麥起身拔節期結合澆水追施。
八、高質量播種
提高播種質量是保證小麥苗全、苗勻、苗壯,奠定高質量群體起點和實現小麥豐產的基礎。掌握適宜播種期和播種深度,合理確定適宜播種量與播種方式是實現高質量播種的關鍵。選擇小麥最佳播期,小麥播種過早,容易造成冬前凍害,不利于優質高產;播種過晚,不利于產量的提高。冬小麥適時晚播,有利于冬前穩健生長,安全越冬。近幾年冬季溫度普遍偏高,晚播也同樣會推遲紅蜘蛛、蚜蟲、根部病害以及雜草的發生為害。小麥播期,對年后小麥黃花葉病毒病,晚播麥田發生幾率遠遠低于早播麥田。小麥晚播種,也是有利于小麥安全過冬的。晚播的小麥冬天積溫比較少,莖葉數量少,分蘗也少。所以,冬天對養分的消耗就少,等到春天溫度升高的同時,分蘗會快很多。因此,適當晚播小麥,不僅可以預防小麥病蟲害的發生,還能減少小麥凍害,更有利于春季的返青和分蘗。小麥播種過早,容易造成冬前凍害,不利于優質高產;播種過晚,不利于產量的提高。農業專家建議農戶在10月初到農歷節氣霜降這一段時間,也就是10月10—25日進行秋小麥播種最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