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浩
為加快南陽市玉米品種更新換代,促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yè)綠色發(fā)展,確保全市糧食生產穩(wěn)定安全,按照南陽市農業(yè)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南陽市宛城區(qū)種子技術服務站特在全區(qū)進行全市玉米新品種集中示范展示試驗,進一步對展示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適應性及其他特征特性進行綜合比較鑒定,對表現優(yōu)良、適應南陽市生態(tài)氣候和生產條件的玉米新品種的生長規(guī)律和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措施進行總結,提出品種的生產利用與布局意見,加大玉米優(yōu)良新品種展示宣傳和示范推廣力度,加速高產、穩(wěn)產、多抗、優(yōu)質玉米優(yōu)良品種的推廣利用面積。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地位于南陽市宛城區(qū)漢冢鄉(xiāng)周營村,土壤為砂姜黑土。經南陽市土肥站測定,土壤中全氮質量分數1.31%、速效磷19.5 mg/kg、速效鉀128 mg/kg、有機質1.41%。地力均勻,地勢平坦,排灌條件好,肥力中上等,交通便利,前茬作物為小麥。
(二)試驗地設計
采用順序排列,不設重復。以鄭單958為對照,每品種設1個小區(qū),根據品種特性試驗每667 m2設4000株和4500株2個密度組,等行距種植,行距60 cm,每小區(qū)長18.52 m、寬10.8 m。試驗地中間留走道1 m,四周設外保護行4行。
(三)田間管理及觀察記載
6月7日結合旋耕整地每667 m2
施沃夫特配方肥(25-10-5)50 kg作
底肥,每667 m2施2 kg“地蟲凈”做好土壤處理,防治地下害蟲,6月8日規(guī)劃,6月11日播種。每品種小區(qū)備種1.5 kg,采用播種器人工雙粒點播,每播完一個品種清倉后再裝另一個品種進行播種,直至15個品種全部播完,試驗地四周播其他玉米品種做外保護行,播種工作當天完成。6月13日澆蒙頭水1次,7月16日追施尿素12.5 kg/667 m2,7月 20日用顆粒劑丟心防治玉米螟。8月12日澆水1次,試驗田間項目記載嚴格按照《玉米試驗記載標準》進行。10月28日玉米田間取樣后,全區(qū)收獲計產。
(四)試驗期間的氣象條件
2018年玉米全生育期間(6—9月)平均氣溫26.1 ℃,與2017年平均值相比相差不大,但高溫天數與2017年相比多出4 d,達15 d;降雨總量600.2 mm,與2017年相比增加了87 mm,增幅17%。但雨量分布極為不均,6月降雨量166.6 mm,增幅38.4%;7月降雨量326.8 mm,增幅73.8%;8—9月合計降雨量106.8 mm,與2017年相比減少了98 mm,減幅達47.8%。光照時數146 h,高于常年,總之生育前期多雨,玉米苗期生長較快,雌穗分化好于2017年,豐產基礎好;中后期高溫、少雨,長時間干旱,使玉米授粉不良,灌漿受阻,缺粒、禿尖較重,千粒質量和出籽率下降,是影響南陽市2018年玉米產量的關鍵因素。
二、結果與分析
(一)生育期
參試的15個品種生育期在96~101 d,最長的為蠡玉16,生育期
101 d;最短的為豫單9953,生育期96 d。品種生育期與鄭單958相比差異不大,均不影響下季作物的農事操作。
(二)抗逆性與抗病性表現
由表1可知,授粉灌漿期受高溫干旱極端天氣影響,以五谷563、登海605、裕豐303、中科玉505、焦玉539為主的紅軸玉米禿尖、結實性表現均差于以德單5、懷玉208、迪卡653為主的白軸玉米,這反映了品種之間耐高溫干旱能力的差異性。玉米全生育期雖多次遭受雷電、強暴雨影響,但風力不大,玉米倒伏、倒折表現不明顯,受少雨干旱、強光照的氣象條件,小斑病、銹病、黑粉病發(fā)病輕微,普遍在1~3級,莖腐病京科665、CM817發(fā)病較重,這也是造成倒伏倒折的主因之一。
(三)品種產量表現
授粉灌漿期受晴熱少雨的天氣影響,玉米結實性、千粒質量、出籽率與2017年相比均有所下降,產量略低于2017年。但從表2可以看出,各參試品種的產量在522.9~571.3 kg/667 m2,受內因影響品種間產量差異性還是比較大的。德單5號每667 m2產量571.3 kg,居參試品種之首,比CK增長
7.62%;其次是懷玉208、登海605、中玉科505,比CK增長4%以上,產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京科665、五谷638、焦玉539、CM817產量表現雖然較差,但與對照鄭單958相比減產幅度較小,差異不顯著,且2018年產量仍超過南陽地區(qū)玉米平均單產水平。這種狀況可能與試驗地較高的田間科學管理水平有關。
三、討論
2018年參試的15個品種,都是國家和河南省最近幾年審定的玉米優(yōu)良品種。其中6個品種是2018年首次進入南陽市展示試驗。從試驗結果分析來看,德單5號、懷玉208、登海605、中科玉505、迪卡653產量突出,適應性、抗病性多年表現穩(wěn)定,應作為全市當前主推玉米品種在全區(qū)推廣種植。種植過程中應注意集成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合理密植,充分發(fā)揮增產潛力。京科665、五谷638、CM817、焦玉539于2018年產量不突出,仍需繼續(xù)多點次比較試驗,生產利用上注意合理布局種植區(qū)域和加強栽培技術管理。豫單9953是有苗頭的籽粒機收品種,發(fā)展?jié)摿Υ螅瑧獌?yōu)先在全市規(guī)模化、全程機械化示范區(qū)推廣種植。德單5號、迪卡653因耐密性強、抗倒性好、增產強力大、熟期適中,也適宜籽粒機收,但要注意適時收獲,充分發(fā)揮增產潛力,減少機械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