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瑤影 高慧敏 王姝悅
摘 要:在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將農業農村發展放在優先發展地位的背景下,鄉村環境保護問題成為各地政府關注的重中之重。煤炭行業作為紅色旅游勝地銅川市照金鎮的主要經濟支柱,其在開采、處理、利用過程中的出現的污染治理問題應引起我們重視。以銅川市照金市為調研主體,探究當地煤礦行業產生污染的環節及原因,結合當地政府的相關治理政策及實質措施,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鄉村振興;煤礦行業;環境污染
1 照金鎮轄區煤礦資源概況
由于豐富的煤炭儲量,煤炭行業一直是照金鎮轄區的主要經濟支柱,該地區煤礦數量較多,并且大多數為中小型煤礦。在2013年度:該區有14處產量45萬噸/年以下的中小煤礦,以及6處45萬噸/年以上礦井。長期以來追求短期經濟效用,一些礦山開采期間很少注意其對周遭環境的破壞。尤其是當煤炭行業發展處于低谷期時,一些礦井建設期間,照金政府對煤礦產業投入資金不足,企業技術落后,設備簡陋。作為照金鎮管轄的代表企業照金礦井甚至于2016年4月23日,出現嚴重的水泄漏事故,造成井下被困的所有11名礦工死亡。
2 煤炭行業污染環節分析
2.1排放物污染
煤炭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需經過干餾、結焦等處理環節,高溫的煤炭經過焦化處理后直接與空氣接觸,在熱處理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態污染物、固態污染染污直接排放在大氣中,進一步加重全球變暖和城市霧霾。另一方面,由于難以攻克的技術限制,人們對于氣體污染物無法做到有效控制,彌漫在空氣中的顆粒和有害氣體在大氣運動的作用下進一步擴散,對周遭環境質量和居民身體健康造成巨大破壞。
2.2水污染
煤炭行業在打挖礦井時,地下水與煤層、巖層接觸,在人工作用的影響下,水質中摻入大量煤巖粉末,水溶性有機鹽和少量有機污染物從而形成礦井水。在煤礦濕法洗滌過程,會產生含有大量泥沙和煤泥的工業廢水,俗稱洗煤水。這兩種廢水混度高、固體物粒度細,含有大量添加劑和金屬離子化合物,自然條件下難以沉降。若未經排放處理直接排放,不僅會形成河道堵塞、煤泥流失,更嚴重的是,礦井水和洗煤水還會影響周圍淺層的地下水水質,破壞水質酸堿度。洗煤水不僅僅是煤炭清洗過后的臟水,其中還含有洗煤過程中倒入的一些化學藥品,對當地村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破壞。
3 關于煤礦行業污染的治理政策
3.1國家政策支持
我國對于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污染排放處理有著明確的政策支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堅持統一性,即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要與環境保護的目標一致,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和年度計劃,在提高產出能力的同時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其次,預防為主,從根源上防治,即及時找出造成污染的根本原因,據此實施切實有效的對策,從而減少或消除會造成環境污染的工藝的使用和過程的設計。最后,頒布相關法律實行有效監督,即在開采過程中一定要有行之有效的環境保護制度,以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為目的,對企業浪費能源和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落后工藝和設備實行限期淘汰。
3.2照金政府相關工作部署
針對當地煤礦污染現狀,照金政府列出了對于污染治理的具體解決方案。從《照金鎮“鐵腕治霾 保衛藍天”2017年工作方案》中了解到,為從源頭上治理空氣污染,政府頒布實行了一系列減煤抑塵的工作任務。首先,積極落實優化過剩產能。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加快淘汰和取締高污染、高耗能的“散亂差”企業,嚴禁新增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產能,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其次,貫徹優化能源結構。從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增長速度、加快集中供熱工作步伐;加大煤改氣和電推廣力度,積極發展光伏、風電等非化石能源。最后,城鄉同步治理散煤。將散煤作為本地區煤炭消費總量消減的重點,制定實施散煤消散計劃。通過以電代煤、以氣代煤、風能等清潔能源,減少燃煤污染,實施環境保護。
4 以照金煤礦為例的污染治理辦法實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對農村扶貧力度的不斷擴大,有關部門在提高產業效率的同時應積極貫徹落實節能環保政策。開采煤礦業是政府增加當地就業,大力推動經濟發展,進一步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但同時,煤炭作為社會生產的主要資源,無論是在開采、處理、利用中都會造成一定的污染。企業和政府必須關注由此產生的環境問題,貫徹落實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通過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手段,平衡煤炭行業經濟效用和環境之間的比重,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
4.1企業重組發揮規模效用
煤炭行業作為高污染、高耗能行業,數量眾多的“散亂小”礦場會帶來嚴重的產業惡性競爭,同時產生一系列環境污染、生產作業安全、煤炭資源無謂損耗問題。為了能夠貫徹煤炭資源生產的安全、綠色清潔、高效節能的理論要求,當地政府將原有的小礦散礦,合并為照金礦業有限公司,利用企業組織形態重新整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其規模效應。由小企業轉變為大企業的過程中,通過系統化管理操作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核心技術。同時,全面化監制體制下,政府會加強對合并企業生產過程的管控,促進企業追求可持續化長期發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4.2生產地技術優化
為貫徹落實科學地產能為有效指引,企業采取更加現代化的作業模式,引入高效節能、集約化的大型設備,簡化煤炭生產、處理、利用流程,保證煤場生產健康,優化生產環境。為防止空氣污染物肆意彌漫,采煤區采用擋板進行封閉式作業,在降低治理成本的同時有效防治煤塵污染、生產噪聲污染,在高效防霾的同時改善周遭居民的生活環境。
同時對煤礦運輸車輛進行嚴格的管理,每輛車運輸時需要用幕布進行覆蓋,減少其煤渣的掉落,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以及路面污染;開采出的煤礦利用清潔煤熱解等先進技術制備出產生較低污染的高品質的焦油和清潔半焦炭,通過將煤和生物質,廢塑料,污泥,垃圾的進行共熱解,變廢為寶。運用融合煙氣脫硫、脫硝的臨界以及超臨界發電技術、整合煤氣化聯合循環,控制廢氣污染排放,保證煤礦廠生產安全,優化生產環境,采用滅塵、防塵措施,從而使排放物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實現節能環保的目標,并從根本上提升我國煤炭行業的科技水平。
4.3貫徹廢地復墾政策
井工開采煤礦在礦井建設、生產期間,對煤層頂底板含水層擾動影響,部分水量進入生產區域,礦井通過井下排水系統,將涌出水量排至地面進行外排,由此造成采空區頂板垮落,造成地面裂縫和地面沉降,破壞地表植被及土壤建筑。
針對這一現象的治理措施是將原有停用的老礦區進行綠色恢復,合理運用復墾技術進行減沉開采,對遭到破壞的土地進行基本的平整工作。針對那些因積水或者其他不可預測原因形成的沉陷問題,在進行深度挖掘后,改建為人工湖。通過這一辦法,不僅能夠及時對沉陷和破壞的土地進行恢復,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農業生產的結構。
在十九大背景下,廢地復墾舉措,一方面是從根源上對環境污染問題的深度治理,另一方面更是當地積極響應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荒地復墾是進一步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的實際落實。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礦業發展方式的同時為其他高耗能產業提供榜樣,以點帶面全方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當地政府響應國家號召,助推脫貧攻堅、打贏“113”攻堅戰的同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加強民生建設。
4.4落實能源替代辦法
散煤的治理也是落實防治污染的重中之重,政府為進一步加強散煤治理工作,一手抓煤炭增量控制,一手抓煤炭質量提升,打出了一套煤炭治理的“組合拳”。于此同時,照金鎮在不少地方都有光伏發電裝置,村民們在自家房頂上安置光伏發電設備,由當地政府進行統一管理。一方面這既是可以作為原有的散煤的替代品,在減少燃煤造成污染的同時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量轉化效率,另一方面發電設備產生的多余電量可以作為村民的額外收入,也是扎實推進解決深度貧困的有效方法。
5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照金經濟產業的不斷發展,煤炭作為能源企業鏈條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應貫徹政府、行業、企業三線并行的管理運營模式。對于企業來說,應該仔細分析本企業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有效利用、綠色開發、合理使用煤炭資源。以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為主要利器,配合現代科學管理手段,不斷優化改善采礦技術與污染控制,將技術革新轉化為創新優勢,成為企業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對于行業來說,應集中整頓和發揮規模效應,通過治理被開采后的廢礦、重新進行綠化和植被復墾、集中循環回收處理工業廢棄物等手段,最大程度降低污染,實現煤礦行業綠色、環保、清潔發展。對于政府來說,應切實發揮監督管理作用,加大對煤炭行業重視程度,對相關開采計劃和開采過程經營全方位有效管理監督,使煤礦產業進一步實現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加快轉變產業經濟發展模式,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