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萍
摘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助于小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中的內容,這是一個便捷掌握基礎語文語言的途徑。從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課堂來看,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忽視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進行有效性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
一、朗讀在小學語文中的重要作用
朗讀是一種培養小學生語文感悟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整篇文章內容所表達的情緒傳遞給小學生,進而使小學生更好的理解這篇文章,讓學生主動地在朗讀中學習,提升朗讀的有效性,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學生擁有了興趣就能夠自主參與到朗讀當中,提升自身朗讀水平。在新課程標準中,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方式進行教學,進而更好的學習語文教學知識和課堂朗讀教學,其有兩種可觀的優勢:一方面,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把文章中的書面語言還現成一幕幕生動的圖畫,這種畫面的形成更能夠吸引小學生閱讀的興趣,燃起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在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上,教師將學生做為中心,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調動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另一方面,當小學生們在讀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時,會自主在課文、詞典內尋找答案,這個過程可以讓小學生對文字形象更為深刻,學習的知識也得到了鞏固。
二、小學語文中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朗讀缺乏重視
一方面,一小部分語文教師并沒有樹立一個正確的朗讀教學觀念,認為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并不重要,另一方面,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運用上,語文教師并沒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體會教材、文章情感的目標,常常使學生自由在進行文章選文朗誦時,使沒有發揮出真正語文教育課堂朗讀教學的效果。
2.教學方法單一、枯燥
經實際研究、調查,現階段我國的語文朗讀教學方法僅僅是教師讓學生對課文進行一昧地閱讀,沒有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選出他們喜歡的閱讀段落,激發他們的朗讀教學積極性。如果語文教師用單一的課堂朗讀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讓小學生進行文段朗讀,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逆反等不利情緒,使語文教育課堂朗讀教學質量大大降低,沒有達到預訂效果。
3.朗讀時間沒有規劃
我國語文教育課堂僅僅為四十分鐘,在語文課堂進行朗讀的時間很少,多數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課或者個別學生進行朗讀,這就很大程度的制約了朗讀教學的開展。因此,語文教師要對朗讀占用的時間進行一個有效的規劃,使語文教育課堂朗讀教學能發揮出自有的效率。
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1.重視朗讀教學,強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語文教師肩上的責任是非常沉重的,其教育的對象是正處于特殊年齡階段的小學生群體,教師舉手投足間,都有可能對小學生的心理、習慣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就要在日常中重視起朗讀教學,可以通過老師念一遍,學生跟讀的方式進行朗誦,教師引導學生吐字清晰、聲音洪亮,通過語文教師朗讀語言的抑揚頓挫,使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到文章段落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小組合作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為解決語文教育課堂朗讀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語文教師可以在在語文課堂中開展語文教育課堂朗讀教學的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中可以分為3-4人,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文章需要,引導每一個語文教育課堂朗讀教學的學習小組進行分工。
3.通過不同文本訓練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為解決小學語文教育課堂朗讀教學方法枯燥的問題,教師可以對新課程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敘述類、說明類等不同做出適當的分類。每一種文本朗讀的模式以及情感各有千秋,語文教師要在此基礎上進行語文課堂朗讀教學。
4.教師要明確地制定朗讀目標
在語文課堂朗讀教學前,教師就要根據實際學生朗讀情況以及現有教材文本,結合語文教師個人朗讀教學特性等綜合方面,對朗讀教學的目標進行明確規劃。使課堂朗讀教學在有限的四十分鐘的教學課程中,發揮出最為閃耀的光芒,不會因為教學目標的模糊,導致整體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5.增強朗讀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情境設置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也是朗讀訓練不可缺少的手段。以現場為背景進行朗讀,豐富了教學環境,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許多學生可能沒有看過真正的草原。首先,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廣闊草原的形象可以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給人一種視覺認同感。其次,運用一碧千里等描述性詞匯,展示出草原的綠色與廣袤,加深了學生對草原的認識。隨著文章內容的不斷深化,情感氛圍必須不斷深化,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來抒發情感氛圍,激發學生對草原的想象。最后,學生朗讀文章,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將把草原的認識和視覺帶到朗讀過程中,這將強化整個情感的渲染。
6. 先范讀,指導學生朗讀
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應認識到課堂上不僅僅要注重傳授語文知識,還應重視開展朗讀教學,明確這一點后,教師在教學中應范讀課文,朗讀中準確發音、吐字清晰、語速和聲調結合文中語句的感情基調控制朗讀聲音的大小,并注意朗讀的速度,做到適當停頓,以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學生認真聽教師的朗讀,從而明白如何朗讀文章,清楚語速太快,難以繪聲繪色地朗讀語句,從而使學生學會朗讀技巧和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朗讀課文,當學生朗讀結束后,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朗讀水平予以評價和總結,告訴學生不同課文抒發不同的感情,以及創作背景有所不同,應先粗略閱讀,充分了解課文內容后,舉手朗讀文中各個段落。同時提出學生在朗讀時,要注意停頓,做到抑揚頓挫,才能更好地朗讀文章,促使學生積極改正不足的地方,推動學生朗讀能力不斷提高,勢必會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7. 播放教學課件,調動學生主動朗讀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朗讀興趣,教師應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在網上獲取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成課件,借助投影儀播放生動立體的畫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結合課件內容朗讀,使學生不再感覺朗讀課文枯燥,教師通過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能夠調動學生主動朗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而學生在對朗讀課文感興趣后,自然就會積極投入到教學中朗讀文章,教師對于學生主動讀課文的表現,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達到激勵的目的,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朗讀,并感受到朗讀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長此以往下去,必然會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不斷提升,進一步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四、 及時進行朗讀總結,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
及時進行朗讀總結能夠對學生的朗讀加以分析、評價,肯定成績,找出問題,總結出經驗教訓,這樣在以后的朗讀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做到迅速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對學生的朗讀結果進行及時地總結點評,查漏補缺、取長補短,既讓學生在他人的肯定聲中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朗讀完后,我會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激勵性地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被賞識的快樂,從而產生出強大的自信心,獲得繼續朗讀的動力。在學習《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有一位學生朗讀的時候感情充沛,對人物的心理把握也很到位,她是這樣讀的:“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此處用了輕聲,充滿了懷疑,反應也要慢一拍),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此處驚喜、驚訝,聲音略有提高)”更贏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此處聲音略平,顯示人物謙虛的性格)”于是,我對她進行了表揚,對她在朗讀時能夠充分考慮到人物的心理、性格、地位,從而準確地把握了朗讀語言進行了充分的肯定,促使了學生的朗讀欲望不斷地被激發,逐步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
由于課堂時間限制,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對每一個學生的朗讀進行點評,于是,我鼓勵同桌之間進行互評,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及時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能從他人對自己的肯定中得到無限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對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莫大的幫助。
總結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課堂上,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教學是新課程上的標準,這就要求了小學語文教師要針對小學學生的具體狀況,對小學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誦素養進行一個系統綜合的提高,培養小學學生的閱讀朗誦習慣,豐富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小學學生的語文語感、語文語境夯實一個堅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葛東民. 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 學周刊:中旬, 2015(11):172-172.
[2]王琪. 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6(8):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