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畫派”創始人
7月7日,中國“黃土畫派”代表人物劉文西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6歲。
劉文西,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長樂鎮水竹村,當代畫家。1950年進入陶行知先生創辦的上海“育才學校”學習美術,1953年入浙江美術學院,受潘天壽等先生教導,1958年畢業后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
? 曾任全國文聯委員、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全國首批百位名師稱號獲得者。
現任黃土畫派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當代畫派聯誼會主席、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西安美術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五套人民幣毛澤東畫像創作者、陜西省文藝界聯合會顧問、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陜北人》《東方》《解放區的天》和巨幅系列長卷《黃土人》等近百幅。
他以大量動人的作品、獨創的面貌和風采在中國畫壇上創立了“黃土畫派”。數十年來,他在國內外發表作品數千幅,出版畫冊十余冊,中國美術館收藏其作品25件,獲國家級獎9件。教學工作、社會活動、深入生活、創作實踐,構成了劉文西全部生活的緊張節奏。
一生為人民作畫
1950年,劉文西進入育才學校正式學習美術。學校提倡教學與生活結合、與社會結合,提倡創作為社會服務。給劉文西印象最深的是王琦老師給學生講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劉文西開始懂得為什么要畫畫以及畫畫與革命與人民的關系。在學校,劉文西刻苦學習的精神一直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他參加過皖北土改工作,參加支援抗美援朝活動,并擔任學生會工作,用報刊社的稿費解決自己的部分讀書費用。
1953年,劉文西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中國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五年制國畫系。美院基礎教學正規、扎實,教學秩序規范,院長莫樸先生經常到課堂看學生的作業,副院長潘天壽先生也經常親自給學生上書法和花鳥課。
? 1956年4月22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浙江省委員會授予劉文西“優秀的‘三好’積極分子” 。受延安革命歷史和古元等老一輩藝術家的影響,畢業實習時,劉文西第一次奔赴延安。從此他愛上陜北這塊土地,熱愛延安和那里的人民。畢業后,劉文西被劉蒙天院長選調到西安美術學院工作。
? 1960年, 《人民日報》發表了劉文西的作品《毛主席與牧羊人》,毛主席看了說:“文西畫我很像,他是一位青年畫家。”偉大領袖的贊揚極大地增強了劉文西創作的積極性。
人民幣設計
1997年,作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劉文西在北京開會。當時中國人民銀行正在設計第五套人民幣。人們都知道劉文西畫毛澤東頭像是無人能比的,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人員就找到他,請他為新版100元人民幣畫毛主席像。當他領了任務后,無比激動,夜不能寐。懷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他精心選照片,專心創作,這一畫就是20多天,經過反復修改,方才定稿,并最后通過中央領導的審定。劉文西說他所有畫中最喜歡的還是100元人民幣上的那一張毛主席像。
(摘自《華商報》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