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父親的含義是榜樣》,作者為“童話大王”鄭淵潔之父。
我回憶了一下,我的兒孫小時候調皮過,也打過架,但一直處于被欺凌的地位。
鄭淵潔每次去幼兒園都哭,要不就裝肚子疼。現在我才想清楚了原因:他在幼兒園總挨老師罵,總受別的孩子欺負。有一次從幼兒園回來,他頭上包著紗布,我開玩笑說:“從上甘嶺下來的?”一問,他說是玩打仗時,一個女孩子用磚頭砸的。幼兒園的老師領著孩子去醫院縫了八針,也沒通知家長。打他的女孩是無意的,她父母我們都熟悉。
女孩的爸爸見了我,只是很不好意思地笑,一句話不說。我說,你女兒把我兒子的腦門子上打得留下了這么大一塊疤,你女兒長得不錯,我兒子長大了若找不到對象,讓你女兒嫁給我兒子做媳婦。他特別痛快地說,一言為定。
后來,我調到總政工作,在北太平莊總政宿舍大樓住。這個大院有兩個孩子王,孩子們都得聽他倆的,有好吃的必須向其“進貢”。鄭淵潔從小逆反心理就很強,不愿意當“臣民”,這兩個頭兒就發出指令——誰也不準和鄭淵潔、鄭毅潔玩,以此實行制裁。有時候還指使別的孩子打他們,給他們起外號。
? 他哥兒倆向我報告這個情況后,我問,你們能打得過他們嗎?哥兒倆說,能打過怎么辦?打不過又怎么辦?
我說,能打過,他們打你時,你就狠狠地回擊他們。哥兒倆說,他們人多,個頭也大,實在打不過。我說,既然沒這本事,人家不跟你們玩了,你們就在家里好好看書,咱臥薪嘗膽,長大后再和他們比高低。
? 這一手真靈,前幾年他們搞了一次聚會,欺負過他們的人也來了,搶著和鄭淵潔合影。
我的孫子鄭大旗在去上學的路上,總被兩個大班的同學截住要錢,不給就打,搜身,有多少拿走多少。后來規定必須給多少,不給就拳腳相加。
? 他一開始不敢跟他爸爸鄭毅潔說。可是孩子要錢數目越來越大,由5元、10元到20元。他爸爸起了疑心,問孩子怎么回事,孩子一開始不敢說,最后說了實情。
? 一天,鄭毅潔找了一位朋友埋伏在附近,等他們正要錢時,抓了個正著。人證物證俱在,帶到學校交給校領導。學校也聽到別的家長有類似的報告,但找不到這些小霸王。這下對了!從此,類似霸凌事件再未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