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珍
【關鍵詞】 ?立德樹人 主題班會課
【中圖分類號】 ?G635.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4-012-01
立德,即樹立德業;樹人,即培養人才。“百年樹人,以德為本”。立德樹人是發展教育事業的核心,學校在教育過程中要落實國家立德樹人的發展要求,將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學生內在的核心品質。主題班會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需貫穿立德樹人的理念,實現德育功能最大化。初中階段的主題班會課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聚焦社會熱點,傳遞核心價值。
一、主題班會課的類型
按照活動類型劃分為:體驗型、討論型、表演型、敘事型、綜合型等。其中,敘事型主題班會效果很好,即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引發學生對這個故事產生情感共鳴,并引導他們學習榜樣人物高貴的精神品質。例如《道德楷模盧永根故事會》、《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等。
按照主題來劃分,大致有如下幾種:
1.日常主題。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往往是選擇日常生活中的內容作為主題班會的主題,例如《與“抖音”說再見》、《向校園欺凌說不》等。
2.政治主題。以和政治相關的觀點、事件為主題,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九·一八,勿忘國恥”等內容。
3.節日性主題。如端午節、學雷鋒月、禁毒宣傳日、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等。
4.偶發性主題。這種類型的主題班會往往是結合社會中的突發事件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工作,如《從“小悅悅”事件說起》、《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引發的思考》等。
二、立德樹人視野下的主題班會課的研究
(一)學校德育處牽頭加強主題班會課“立德樹人”的內容研究
主題班會課的內容是立德樹人的核心所在。學校德育處是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職能部門,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機構。學校德育處需加強主題班會課立德樹人內容的研究。
我校德育處的做法值得借鑒,就是將各學期的主題班會系列化,每周提供主題班會課件供班主任參考,班主任再根據各班情況修改主題班會課件。這不但減輕了班主任老師的工作負擔,還使學校德育教育呈現系統化優勢,更符合立德樹人的要求。
以今年的九月為例,九月入學的第一天,舉行的主題班會是《開學第一課》,內容可定為:新學期、新目標。通過學生主持采訪、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盡快明確新學期的新目標,學習模范學生的品行;第二周為《師恩似海深》,為教師節預熱,主題班會課由班干部主持,邀請各科任老師參加,通過講述師生小故事、情景表演、感謝師恩、合唱班歌等幾個環節讓學生尊師愛師;第三周《普通話誦七十華誕》為推普周宣傳動員,課上通過知識問答、繞口令、角色扮演等豐富的形式讓學生明白普通話對于文化傳播、文化自信的特殊意義。第四周是《勿忘國恥》,回顧“九·一八”歷史事件,通過大量的史料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并結合祖國近年取得的突出成就,引導學生明白“愛國最好的方式是讓祖國強大起來”。
總而言之,主題班會課要時刻謹記立德樹人這個終極目標。立德樹人也不單是班主任的事,更應站在學校的高度做好主題班會的內容編排和設計研究,不能丟失了主題班會課這個德育陣地的“橋頭堡”。
(二)主題班會課需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度,“樹人”才能落到實處
在設計主題班會時,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要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班會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來,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性。“人的成才”關鍵在于學生主觀能動性,沒有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我發展,“樹人”很難落到實處。
例如,組織網絡熱點話題《該不該給老人讓座》的主題班會時,安排一些學生表演精心設計的情境劇,讓學生們就此展開討論,如何看待這些“學生”和“老人”的行為,作為學生應該怎么辦。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分享自己遇到的真實事例。可能會有學生講到老人暴力搶座或者語言謾罵等,然后延伸到老人的德行問題上,教師肯定學生思辨的精神的同時,將論題引導到“道德綁架”和“社會關愛”這個話題上,讓學生明白:人做好事是出于本心,而不是因為道德的壓力。每個學生的觀點都是寶貴的,教師不能僅憑自己好惡就判定對與錯,當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時,要引導學生說明理由,鼓勵他們帶著思考去觀察社會。
(三)主題班會課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好“立德樹人”底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在設計主題班會時要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與教育,例如《紀念孔子誕辰》主題班會課上,通過尊孔拜孔的儀式教育,感受中國古代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課上讓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結合《論語》經典語錄,學習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學習他追求真、善、美,一生追求理想社會的偉大抱負。年少立志,班會課上讓學生也談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又如《濃濃端午情》讓學生了解在熱鬧的風俗背后所蘊藏傳統文化內涵是什么?《在拼搏中學習》讓學生牢記“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圣哲名言。
立德樹人視野下的主題班會課應著力完善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要求。
三、結束語
總之,以主題班會課為載體,結合社會熱點、德育專題、傳統文化專題教育活動等多種教育形式,加強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和高尚品格教育,達成中學生立德求知的教育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歐擁軍.堅持立德樹人,協同育人,全面發展——深刻領會立德樹人時代內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中國德育,2018,(第19期).
[2]錢建國,祝祖崗.立德樹人:從意識到行動——對中小學主題班會課設計現狀的思考[J].江蘇教育,2017,(第79期).
[3]陳宇.主題班會課的規劃與設計[J].班主任,2018,(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