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上海市民迎來被稱為垃圾分類“最嚴執法”的大考。
“史上最嚴格的垃圾條例”正式實施
根據《條例》的處罰規定,對沒有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個人可處50至200元罰款。對單位未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的行為,規定最高可處五萬元的罰款,對生活垃圾收運單位、處置單位不遵守相應規范的,分別規定最高可處10萬元、50萬元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單位經營服務許可證。此外,《條例》還確立了失信懲戒制度,懲處力度明顯加大。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46個城市將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也就是說,很快上述的46個城市也將會嚴格執行“垃圾分類”的政策。
什么是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生活垃圾一般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四分類”。
事實上,中國在可回收物的利用方面的工作一直都在做,并且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回收體系。到目前為止,很多居民都會主動對廢紙、塑料瓶、易拉罐等價值較高的廢物作為廢品單獨收集,然后賣給廢品收購站。
不過相較于發達國家專業細致的垃圾回收體系來說,中國的這套垃圾回收制度依然還比較粗放。只是針對可回收物進行了分類回收,其他的三類垃圾便做了很簡單的垃圾處理,比如焚燒、填埋等等。這些垃圾處理的過程中,不僅沒有產生垃圾回收應該帶來的經濟效益,反倒是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所以,建立起一套專業完善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勢在必行。
垃圾分類難在哪里?
那么這次廣受吐槽的垃圾分類問題,難在哪里呢?
其實麻煩的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三類:餐廚垃圾。根據統計,我國廚余垃圾占到整個生活垃圾的60%,每年產生廚余垃圾不低于6000萬噸,并且年均增速預計達10%以上。一個中國人一生大約會產生24噸廚余垃圾,并且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還在逐年增加。
按照目前上海實施的《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垃圾分類的項目包含: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物以及有害垃圾四種。但占據家庭生活垃圾最大比例的餐廚垃圾,既包含了干垃圾,又包含了濕垃圾。這就讓很多人被垃圾分類的第一步難住了。
舉個例子:一杯沒有喝完的奶茶,應該怎么分類回收?答案分4步:
第一步,沒喝完的奶茶倒下水溝;第二步,珍珠、果肉得丟濕垃圾;第三步,杯子、吸管丟干垃圾;第四步,大部分熱飲、奶蓋茶蓋子是可回收垃圾。可見,垃圾分類的確是一個專業細致的活兒。這類可輕易區分種類的垃圾還好,但如果是一些難以區分的垃圾,這件事情就變得麻煩起來,比如小龍蝦:
如果要給予干垃圾和濕垃圾以明確的定義,那么濕垃圾就是易腐生物質垃圾,比如食材廢料、剩飯剩菜、過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植物。而干垃圾范圍就比較廣泛,除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廢棄物,比如各種干濕紙巾、尿不濕、大骨頭、污損塑料、編織袋,除衣服鞋帽這類織物外的內衣褲、舊毛巾等都屬于干垃圾。
下一個廚房新寵——垃圾處理器
讓普通居民清楚了解到垃圾回收的種類,是整個垃圾回收體系中的第一個環節,但也是最困難的環節。面對難以處理的廚余垃圾,要嚴格按照干濕垃圾分類的方式去分類,的確是一件需要付出極高時間成本的事情。其實早就有成熟的解決廚房濕垃圾的方案了:廚房垃圾處理器。
簡單來說,廚房垃圾處理器是一種安裝在水槽下的研磨器具,它可以處理剩菜、剩飯、菜葉、果皮、魚刺、菜梗、蛋殼、茶渣、骨、貝殼等常見廚余垃圾,一般都是由防腐研磨腔、全不銹鋼研磨錘、全不銹鋼研磨盤等組成,其原理就是利用內部的電機帶動轉盤對食物進行研磨,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將食物垃圾研磨成細小顆粒排出下水道。
垃圾處理器將原本廚房垃圾分類、打包、丟棄、處理四個步驟直接簡化成一步。大大降低了最難以解決的廚房垃圾分類回收的成本。實際上,廚房垃圾處理器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普及率比較高。近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才在中國的少部分家庭中流行起來。
那么,這種廚房垃圾處理方式環保嗎?
根據《食物垃圾處理器應用的環境經濟損益研究》中的結論,按照上海市的污水處理廠設計,即使垃圾處理器的安裝率達到100%,污水處理廠也有能力可以處理這些研磨后的廚余垃圾,并且產生的污泥含有的有機物更高,對推動污泥沼氣產業也有正向推進作用。可見,廚房垃圾處理器的確是一套成熟環保的廚房垃圾解決方案。
還是要談談使用成本的問題。目前,市面主流的一線廚房垃圾處理器價格在2500-3000元之間,國產品牌價格在兩千元以下。按照十年的使用壽命和耗電量計算,垃圾處理器使用成本每天不到1元,大多數的家庭都能夠接受。尤其是后續垃圾分類回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推廣之后,廚房垃圾處理器應該會成為接下來廚房家用電器的新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