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
【關鍵詞】 ?理解能力 分析能力 理論聯系實際 遷移與拓展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4-051-01
一、初中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中分析能力薄弱現狀
從大部分的《道德與法治》課的現狀來看,道德與法治主觀題的得分率普遍較低,甚至在練習中有刻意回避主觀題的現象。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相關考點背了,但知識的遷移能力缺乏,經常張冠李戴,混淆知識點;不會從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讀不懂材料,無法運用所學知識對材料進行解讀;讀不懂設問,對設問的關鍵信息提取不出來,不明白問什么,經常會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對教材知識的學習缺乏最基本的方法——抓關鍵詞。大部分學生不會提取教材中的關鍵詞,不會圈點,通常是一線畫到底,覺得每一句都很重要。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提升學生材料分析能力的意義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學會學習”的基本要點這樣描述: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生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文字語言形式的信息,能夠快速、全面、準確地獲取以圖、表等形式表達的信息,能夠準確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獲取的上述信息,這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才能做到的。學生的分析能力也是學生個體思維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信息時代,這種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三、提升學生材料分析能力的策略
個人認為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教材、培養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能力,完全可以在課堂教學和使用教材資源的過程中得到培養和升華。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1.培養學生分析能力要注重鍛煉學生關注多元信息。教師在教學或者考核時不要以“標準化”答案限制學生的多元理解。文本中的一些語言材料所隱含的信息并非單一的,根據提取直接信息和隱含信息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取直接信息的方法可以在文本中“找”,提取隱含信息則應引導學生透過字面、詞面、句面進一步理解它們在特定語境中的意思或含義,特別要注意拓寬學生思維。
2.教學時注重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的培養。老師在備課時,可以多創設一些課堂情境,通過一個問題情境引入教學,這樣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在思考中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鍛煉學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課堂中組設生活時政情景可以結合生活時政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提出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比如在講授《守護生命》這一課時,組設“你會怎樣做?”情境活動,展示日常生活中生命受到不同威脅的模擬案例,表演自己的做法。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進入新課教學,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對知識的思考和理解能力的學習。
3.教學中注重時政資料與課本知識點對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要力求貼近時政,貼近生活。例如:①與生活時政熱點問題相結合將與本科學相關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引入教學之中,如開展《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時,運用多媒體展示“神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畫面以及世界各國對此的好評,樹立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創新驅動發展理念。②在實施“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教學時,可利用課外延伸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了解國家在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各類環境問題,理解環境問題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可以喚醒學生的鄉土情懷,對地方文化產生親近感和歸屬感。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必須科學、合理地引進和利用時政資料,以此為載體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道德與法治》科的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的教學法,是以知識的網絡構建為基礎的,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比較系統和全面的基礎知識的結構框架,讓學生具備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的結構脈絡。例如,在講“正常情緒”一課時,教師可以發出這樣的提問:“情緒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當人產生情緒時,人的身體各部分將發生什么變化?”等一系列的問題,這樣,通過知識與生物知識的結合,讓學生對政治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對生物知識也有了突破性的認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步具備分析的能力。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涉及初中生身心發展和道德品質培養的重要課程,是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之一,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啟迪思維、開發智力、發掘潛能,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養成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本著“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要善于應用生活中的素材,鍛煉學生關注多元信息,深化政治知識,讓學生懂得學習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方法;要給學生提供知識遷移與拓展的方向,不斷提高和養成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全面進步與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鄧曉航.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5(12):168.
[2]虞曉波.新課改下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2015(01):135.
[3]自克東.初中政治教學的教學方法《讀寫算·教研版》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