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覲麟
在今年4月10日發布理想ONE之后的第二個月,理想汽車終于又一次迎來了熱度。在理想汽車即將開啟的新一輪融資中,一些大佬的出現賺足了眼球。
有媒體報道稱,理想汽車此次融資或將超過5億美元,創始人李想個人投資近1億美元,經緯、首鋼基金、藍馳創投跟進。
除此之外,美團點評與今日頭條也參與其中。CEO王興欲向車和家投資3億美元,其中個人出資2.85億美元,3500萬美元用于購買理想老股,美團點評旗下產業基金龍珠資本出資1500萬美元。
今日頭條則被爆投資約3000萬美元。完成這輪融資后,理想汽車估值將接近29億美元。而這次投資,也能看出美團點評和今日頭條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野心不可小覷。
為量產交付,李想不得不融資
理想汽車是李想全身心投入新勢力造車運動中的第二次發力。李想離開汽車之家,成立車和家之后,曾一度想要與“互聯網造車”、“PPT造車”等詞語劃分楚河漢界。對此,他直接表明:“我們不是互聯網造車,我們就是新生代的汽車企業。”
當時,他為車和家打出的宣傳標語是:城市智能交通服務商。而他自信地認為自己的產品能夠提供三大優勢,一是不依賴充電樁,像加油一樣方便地使用電動車;二是兩款創新的產品滿足90%的消費需求,一款小而美的SEV,一款大而強的SUV;三是新一代的消費與服務網絡,線上線下融合。
正因如此,李想認為兩座SEV將會有巨大市場,因此將這作為重點發力方向。之后,車和家與滴滴出行達成了戰略合作,組建合資公司,共同研發為出行定制的汽車產品,并展開聯合運營。
此舉一出,讓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車和家將迅速升級成為造車新勢力中能夠左右格局的中堅力量。
可事實卻是,李想的滿腔熱情被命運澆了一盆冷水。中國低速電動車的合法化遲遲等不到,共享出行市場也接連遭到動蕩,前路不明的情況下,SEV項目宣告終止。
幾個月之后,李想帶著“理想ONE”再次亮相,這款車被他稱為“沒有里程焦慮的智能電動車”。為了做到這一點,該車不同于蔚來的換電模式,也不用特斯拉的大功率充電樁,而是采用增程電動技術。
他認為,在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中,純電動和增程式電動車將各占一半。正式發布價格,開放預訂之后,李想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在巨頭主導的汽車行業創業九死一生,但這絕對是我和團隊這輩子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李想承諾今年年底量產交付,搭載Level 2級自動駕駛技術。他曾給自己定下目標: 2020年可以賣出10萬輛車,到2025年賣出100萬輛。
為了這一點,車和家以6.5億元收購了力帆汽車,曲線拿下汽車生產資質,試圖大干一場。但后來有媒體進行實地探訪發現,車和家工廠人煙稀少,并且不少設備均未到位。與早已投產并交付新車的蔚來、小鵬等新能源汽車相比,李想花了四年來艱難地打造自產汽車之路,而如今是否能夠如期量產交付還是一個問號。
在這個過程中,燒錢的問題是無法逾越的一道坎。與融資超過200億元的蔚來相比,車和家的融資金額還不到60億元。在有人擔心其是否有足夠多的資金來造車時,李想甚至直接回復:“我對融資沒有興趣。”
作為連續創業者,李想想來深諳不能因為融資放棄車和家的控股權,“我一直是最大的股東,以后也是最大的股東。”他這樣說道。
可在現實面前,完全不融資是行不通的。因此,此次老投資人經緯、首剛基金、藍馳創投的跟投,加之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的輔助,或許能夠幫助李想兌現自己的承諾,也算是在危急存亡之秋伸出了援手。
美團+理想,誰將今夜無眠?
盡管王興投資理想汽車的消息一出,美團點評與理想汽車均表示“不予置評”,但已有人爆料稱王興投資理想汽車已經基本達成了合作意向,只不過還沒簽任何TS。
雖然還沒有定論,但能看出王興對出行行業的熱忱依舊未減。當初美團上線網約車業務后,一直在上海、南京兩座城市止步不前。因此在上市之前,美團也公開表示不再拓展網約車業務,并將繼續降低網約車與共享單車業務的虧損。
直到最近將打車業務擴展成平臺型的“聚合模式”之后,美團的出行業務才迎來了一波發展高峰。盡管角色已經從競爭者轉變為了聚合者,但對于美團來說,最重要的似乎是參與其中,擁有一席之地。
那么在互聯網巨頭人人皆參與的造車運動中,阿里投資小鵬,騰訊投資蔚來,美團自然不會缺席。
王興曾公開表示過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認同,他預測電動車第一名大概率會是中國,而不是美國。因此就在“理想ONE”的發布會前后,王興開始頻繁接觸李想。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他心中就基本有了投資的意向。
目前李想個人持股30%左右,是理想汽車的最大股東。如果王興順利投資,那么將擁有接近10%的股份。這不僅是王興帶領美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跨出的重要一步,也將成為繼網約車與共享單車后,美團出行領域的進一步擴張。
事實上,此前滴滴與車和家達成合作時,有人曾用“滴滴+車和家=王興今夜無眠”來調侃這一合作可能對美團業務產生的沖擊。不過隨著SEV項目的終止,這一合作也早早夭折。如今王興投資理想,不知誰又會無眠呢?
張一鳴與王興的二度牽手
在理想汽車的這次融資中,還出現了今日頭條的身影。據悉,今日頭條將投資3000萬美元。雖然金額較少,但依舊能看出今日頭條對新能源企業同樣抱有野心,而此次恰好是一次試水的機會。
長期以來,今日頭條做產品都有一套邏輯,那就是如果一項業務在內部孵化得足夠成熟,模式探索得足夠清晰,那么就會將其產品進行品牌化運營。基于這種方式的產品,有從頭條問答衍生的“悟空問答”、從頭條視頻衍生的“西瓜視頻”以及從頭條汽車頻道衍生的“懂車帝”。
此次投資理想汽車,可以算作是走出這種孵化方式的一次試探,同時也是對新能源行業的先機搶占。
而張一鳴和王興這兩個福建龍巖老鄉,也將在時隔11年之后迎來第二次牽手。2008年,張一鳴以技術合伙人的身份加入飯否,開始與王興共事。2009年,飯否因為外部不可抗力被關閉,王興轉身做了美團,而張一鳴則做出了今日頭條。
兩者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思考,很有可能在這一次達到了高度的相同。這也同時印證了,無論是第一梯隊的BAT,還是緊隨其后的TMD,都不想錯過這場新能源汽車革命。
而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初創企業來說,現在正是洗牌的關鍵期。站在聚光燈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開始逐漸轉入下半場,行業發展變得理性,各個公司融資的速度逐漸放緩。
正如李想曾對媒體表示“未來兩三年,新能源汽車公司將剩下不到五家。”奇點、拜騰、游俠等車企已經幾乎沒了音信。相比之下,理想、蔚來、威馬、小鵬等企業算得上走運,或有互聯網巨頭的站臺,或有各路資本的寵愛,因此走得還算順遂。
不過新能源汽車仍然是一個需要時間經營的行業,理想當前拿下美團、今日頭條以及各家機構的融資,也不過是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在未來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理想是否能夠笑到最后?美團與今日頭條又是否能借此搭上新能源行業發展的便車?仍舊有待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