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魅族16s系列登場時,魅族官方曾暗示,設計元素延續自魅族16s的中端手機也會在近期推出,一個月之后,魅族16Xs就來了,不難看出,黃章復出一年多,新產品線布局正有條不紊地鋪開,同時黃章產品經理式的固執和任性也在這一年內揮灑得淋漓盡致。
堅守的屏幕對稱
這些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屏幕尺寸不斷增大,外加玻璃材質、多攝模組、升降結構的原因,手機重量不斷增加。別說是旗艦手機,就是中低端手機重量突破200克已經是常態,手感和便攜性現在真的變得不重要了嗎?答案是未必。
手機過重的問題已經越發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和手機廠商的關注,幾位友商的老總已經開始在網絡上表示正在攻關重量問題。而此次把手機的重量放在醒目位置,將輕盈感作為手機主打賣點,也許有希望幫助魅族16Xs脫穎而出,當然,前提是用戶有機會親手比較。
要了解一個人的“真我”需要深度接觸,對于手機也一樣。如果不是親眼見到或親自體驗,我可能也理解不了魅族所謂的“真我”為何意。只有在我拿到魅族16Xs這部手機之后,才能夠體會到165g重量,“多1g則重,少1g則輕”的真正含義,實話實說這種輕巧真的是久違了。
基于魅族16s“優化”
魅族16Xs的產品思路其實與魅族16X一致,那就是基于魅族16s“優化”的版本,例如魅族16Xs采用了魅族16s不具備的三攝像頭模組,成為魅族首臺三攝手機。
配備魅族 16s同款6.2英寸AMOLED極邊全面屏,據魅族稱這塊屏幕的定制成本達到300萬美元,同樣采用COF封裝工藝,實現了等邊對稱,在沒有異形打孔也沒有彈出式機械結構的情況下,屏占比達到90.29%,幾乎是極限了。
屏幕觀感也是如此,紙面參數上,都是三星AMOLED屏幕,但魅族16Xs給我的屏幕色彩感覺更加柔和,不刺眼。這得益于魅族與三星的深度合作優化,將屏幕色彩偏移(JNCO)指數做到了1.5,遠遠優于市面上平均為4的色彩偏移指數。這也是不拿到手機很難感受到的。
魅族應該是最早在中低端手機上普及屏下指紋的廠商之一,魅族16Xs采用了與16s相同的光學屏下指紋方案,同樣支持DSP指紋識別加速,解鎖體驗跟我當初使用魅族16s時的感受是一樣的。當然,受限于成本,能真實模擬按壓手感的mEngine線性馬達只有砍了。
首次帶來三攝,玩法增加
關于拍照,魅族16s初發布時就被問及為什么沒有配置三攝?魅族當時給出的解釋是,相同成本下有OIS光學防抖的雙攝手機要遠好于沒有光學防抖的三攝手機。不討論這個說法是否合理,這次帶來三攝魅族16Xs又說明什么呢?這恐怕就是魅族在“真我”和“潮流”之間的平衡了。
魅族16Xs的三攝也在用料方面尋求平衡。主攝為三星GM1模組,與此前的魅族Note9相同,最大像素數為4800萬,單位像素面積0.8μm。哎,說白了,魅族16Xs的三攝,就是在雙攝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顆800萬像素的超廣角攝像頭。
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有總比沒有強,而且超廣角在日常拍攝中也算一個使用比較多的場景。魅族16Xs的這顆超廣角攝像頭,視角達到了驚人的118.8°,等效13mm焦距,同樣具備防畸變算法。不過超廣角帶來的更出色的縱深,始終還是會因畸變出現失真感,在對這顆攝像頭的色彩調校上,色彩飽和度、艷麗程度也都有些偏高。
我們曾多次說過,如今手機在拍照方面,尤其是同級機型,絕對觀感差距并不明顯,反倒是體驗上比如快不快,給人的感受更為直接明了,這一點魅族16Xs是合格的,對焦、連拍、成像和存儲速度都沒有明顯遲滯感。不足的是,微距拍攝時,別說2.5cm超級微距,普通微距的最近對焦距離都不夠給力。
除此之外,白天室外光線環境下,畫面的細節表現和寬容度水準都在線,尤其是開啟自動HDR后,整體的色彩飽和度、對比度提升,是一種討好用戶眼睛的手段。超級夜景模式也是一樣的道理,在夜間光線條件較差的情況下,通過算法合成,獲得一個更理想的效果。在多數暗光場景下,魅族16Xs都沒有簡單粗暴地大幅提升ISO,保持了不錯的純凈度,但暗部細節也因此丟失較多。
打破平衡才能殺出重圍
魅族用天平的兩端,來代表自己產品的平衡。但是,產品在打磨和推向市場之間,需要的是打破平衡。最近,手機市場再次迎來了一個新機爆發期,準確地說是搭載驍龍710的中低端機型大爆發。然而魅族16Xs搭載的仍然是魅族Note 9上的那顆驍龍675處理器,在行業一片驍龍710的情況之下,魅族還敢打磨驍龍675,這真的有點出乎預料。
或許魅族的想法是,做同等價位下最全面均衡的機型:驍龍675、后置三攝、屏下指紋,以及165g的優秀手感。然而,中低端市場的玩法不同,均衡可能不是用戶最在意的,反而是在低價的同時,最好至少有一項高于同級機型的賣點,才能給人以強烈的“性價比”感。這也是最新推出的千元機清一色驍龍710的原因。如此看來,魅族16Xs目前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需要一個更有利的價格定位才能在這場千元機新混戰中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