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智能汽車進入互聯網視野以來,大多一線的互聯網公司都投入到造車的大軍中,有些是獨自造車,有些是和傳統車企聯合造車,有些是自主研發智能駕駛系統……
比如,百度一早就開始研究自動駕駛,李彥宏還因為北京親自試車收到了交警的罰單,騰訊也表示將推出車載微信,阿里巴巴也推出了AliOS系統,即斑馬網絡系統,谷歌、蘋果等互聯網公司也早就加入智能汽車的陣營。
雖然各自研究的方向不太一樣,但大家都選擇先上車。
5月29日,華為對外宣布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定位為智能汽車領域的端到端業務的責任主體,提供智能汽車ICT部件和解決方案。屬于華為的一級部門,戰略優先級很高。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于華為ICT管理委員會管理,與網絡產品與解決方案BU、Cloud & AI產品與服務BU并行。
其實早在5月22日,在華為心聲社區發布的任正非最新內部講話文章中,任正非認為車聯網、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是華為未來三大突破點。他分析指出,華為車聯網可以成立商業組織,要加大面對智能汽車的聯接、車載計算、自動駕駛等戰略投入。
事實上,華為在汽車領域布局已久,尤其是從2013年成立車聯網事業部之后。
2019年華為發布了“自動駕駛移動網絡”方案,曾先后與東風、長安、上汽、比亞迪等建立合作關系,并為東風等汽車廠商打造汽車制造工業互聯網方案,這一切都構成了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優勢。
今年4月,華為首次以一級供應商參加上海車展,在此期間,華為對外公布了其數字化解決方案,包括云服務、智能駕駛(車載計算平臺和智能駕駛子系統解決方案)、智能網聯(4G/5G車載移動通信模塊/T-Box,車載網絡)、智能互聯和智能能源等模塊。
同時,在對話媒體時,華為徐直軍也明確表示,華為不造車,而是做汽車行業的增量供應商,聚焦ICT(信息和通信)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
同時,他還表示,未來汽車有70%的價值屬于增量業務,華為致力于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隨著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深度融合,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正在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其影響遠遠超出兩個行業本身。
多家證券機構發布的分析報告認為,華為的野心是成為汽車產業核心集成部件的一級供應商。未來,華為會提供自動駕駛的標準產品平臺,以及根據廠家需求定制的產品。這種模式一旦成型,將給汽車產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中信證券預計,華為在智能汽車電子零部件的銷售有望在未來十年內達到500億美金的量級,成為和博世比肩的汽車電子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