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雨琪 張紫慧 楊藝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校宿舍的結構形式、功能分區、管理監察以及人員流動情況進行分析,闡述了影響危急情況下逃生疏散的因素;參考相關防火規范要求,對防火與逃生疏散指示標志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學生宿舍防火與逃生疏散指示標志的改善建議。
關鍵詞:高校宿舍;防火與安全疏散;現狀研究
一、研究目的
近十年來,隨著我國大學教育系統的不斷完善、招收學子不斷增多,眾多高校的學生密度不斷加大,高校宿舍樓成為了學校人員最為密集的地點之一,因此高校宿舍的安全逃生疏散問題漸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主要通過對高校宿舍形式和功能的分析,了解高校宿舍內部防火與逃生疏散指示標志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二、研究現狀
(一)高校宿舍的建筑形式和使用特點
第一,建筑內部房間排列密集。由于防火規范的限制,高校宿舍每層面積約為600-1000㎡,宿舍樓總建筑面積約為4000-6000㎡,每層房間數量約為25間。大多數宿舍建筑為Z字形、L字形或工字型走道,活動范圍較小。
第二,人員密度大。高校宿舍每層居住人數為120-180人,一棟宿舍樓居住人數約為600-1000人。高校學生宿舍一般為四人間或六人間,房間面積15-20m2。在日常疏散,尤其是在上課、下課、飯點等高峰時期,人員流動會出現前進緩慢甚至擁堵的情況。
第三,高校宿舍由于房間數量多,居住人員密集,存放的個人財產物品較多,如筆記本電腦、手機、相機等電子產品,一旦發生火災危險,危及眾多宿舍,損失財產金額巨大。
第四,通風條件較差。宿舍樓的特點是大多數具有狹長的走道,每個房間與這些狹長的走道相連。而狹長的走道相對密閉,煙氣的排除完全依靠走道盡頭在疏散樓梯間處開窗的自然排煙,對煙氣的排散十分不利。
第五,易燃物品密集。在高校宿舍中存放生活用品較多,其中存在大量易燃物品,如棉被、書籍、衣物以及電器上的可燃材料等。另外,部分學校采用易燃的木制家具門窗。
第六,采用電子安保系統。如今高校宿舍為避免閑雜人員隨意進出宿舍樓,以造成宿舍內部出現擾亂事件。現多采用門禁形式,出入宿舍樓需要刷卡或者刷臉,在晚上也有專門的門禁時間,到時間門會自動上鎖。
第七,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校大學生宿舍由于面積較大,必須在樓內設置有2-4個逃生疏散通道,按要求每一個逃生通道需時刻保持可以開放狀態。
第八,功能分區規律,形式單一,上下結構統一。逃生通道規律,排氣通風位置規律。
第九,電荷載較大。由于居住人員密集的特殊性,空調、洗衣機、熱水器、吹風機等大功率電器密集地連接在同一電路上,而宿舍內部使用大量的插板連接各種電子設備,導致電路電荷載過大。
(二)高校宿舍逃生疏散時的影響因素
第一,逃生疏散通道是否通暢。在險情發生時,逃生通道的通暢情況直接影響逃生時間,從而造成更大的傷亡。在高校宿舍中逃生通道或走道中堆放雜物,擺放個人物品,如鞋架、行李箱、堆放垃圾等均會阻礙逃生疏散,甚至在逃生疏散時發生絆倒踩踏,造成二次傷害事件。
第二,安全出口的開放情況。學生遇險時通常會選擇自己最熟悉的,距離自己最近的逃生疏散通道。而這條疏散通道的安全出口若處于封閉狀態或未及時打開,也會大大增加逃生時間。
第三,引導逃生疏散指示標志的明顯程度。在逃生時標志的位置、數量、顏色、亮度都關系到在危急情況下學生是否能迅速找到正確的逃生疏散通道。明顯鮮明的指示標識可以幫助學生高效率地找到最便捷的逃生通道,而不明顯的標志則可能加大逃生所需的寶貴時間。
第四,應急狀態下學生對疏散路線的了解程度。在每一棟宿舍樓的每一層都會有這一層的平面圖和逃生路線的布置圖。在危險發生時,對建筑內所有的逃生疏散路線有基本了解的學生可以更加快速地選擇出最正確的道路。而不熟悉逃生路線的同學可能用的時間較多,危險性更大。
(三)高校宿舍關于逃生疏散的現狀與問題
首先,安全疏散指示標志不夠明顯。目前大多數的逃生疏散指示標志統一安置于地表上方半米之內的位置,大小為600mm×200mm,在險情發生時,大量人員涌入逃生通道或走道,極易遮擋住逃生標志。而在白天時逃生疏散標志的燈光很微弱,墨綠色的外表也容易被人忽視。
其次,經調研發現,部分破損的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未得到及時修理。現在的宿舍樓中常常出現安全疏散標志外形破損、內部指示燈損壞等情況,并且長時間沒有專業人員進行修理,反映了宿舍管理系統和損壞報修系統不夠完善或執行力度不夠。
再者,安全疏散指示標志種類較為單一。目前高校宿舍樓內逃生指示標志只有安全出口指示燈一種形式。而在險情發生時,由于人們比較慌張,有時會有一些不理性的行為,如跳窗,乘坐電梯等。但目前學生宿舍在窗邊或者電梯口缺乏多樣的警示標志,不能較好地避免種種不理智的行為。
另外,調查發現部分逃生疏散指示標志所指向的安全出口關閉。如今許多宿舍為了更好地管理宿舍,避免閑雜人員進入發生偷盜情況,往往關閉部分安全出口,只留一個較為主要的出口,人員出入需要刷卡或登記。部分宿舍在部分安全出口標明禁止通行,但是在險情發生時門可以從內部打開,只是需要花費一定時間。而還有部分宿舍安全出口完全被封鎖,使得與該出口相連的疏散通道變成了一條“死路”。
最后,還有部分大學生對宿舍樓內部疏散通道不夠熟悉。在日常狀態下,大學生往往會選擇自己最方便的出口,其一般是最靠近教學樓的出口,或者是最靠近車棚的出口等等。而這條逃生出口可能不是該學生從寢室逃離本建筑最近的路線。
三、結語
防火與逃生疏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可能大多數人覺得這樣的危險發生的幾率很小,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邊。可是現實告訴我們,一旦發生危險,造成的可能就是不可挽回的慘重后果。目前,人們對防火與逃生疏散系統的重視度正在提升。通過對高校宿舍逃生疏散系統研究與分析,使人們更好認識到現在宿舍存在的問題與安全隱患,從而更好地完善管理系統,改進逃生疏散標志,從而減小危險發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譚明雙.高校重點部位消防安全管理對策研究[J].四川建筑,2007(8):194-196.
陳保勝.城市與建筑防災[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1):89-96.
肖國清.建筑物火災疏散中人的行為理論與控制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3.
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GA587-2005.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S].
龔思寧.高校宿舍防火隱患研究與對策[J].山西建筑,2009,35(23):220-221.
JGJ36-2016.宿舍建筑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