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芹
(云南黃金礦冶集團貴金屬檢測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大村銅礦位于大姚縣桂花鄉,現由桂花公司管理開發,該礦石金屬礦物以孔雀石、黃銅礦為主,斑銅礦、輝銅礦次之。脈石礦物以石英,石髓,方解石為主,主要硫化礦為黃銅礦和輝銅礦,其中黃銅礦與黃鐵礦共生,粒度變化大,主要氧化礦為孔雀石,赤銅礦,氧化礦物多被鈣泥質包裹,嵌布粒度細。該礦石礦體較薄,傾角較緩,平均厚度為59cm,多數在30cm~40cm,導致氧硫礦很難分離,礦石采出經過人工分揀后,高氧化率礦運到酸浸廠生產電解銅,低氧化率礦運至浮選廠生產銅精礦。
桂花混合礦具有氧化率、結合率多變,鈣鎂含量高,礦石組成復雜,嵌布粒度細等特點,無論采用酸浸還是浮選都存在難度,屬世界難選礦之一。
桂花公司浮選廠現有兩個設計處理量為150t/日、180t/日的生產系統和一個尾礦再選系統,整個工藝流程為:兩段全開路碎礦,一段磨礦,兩段粗選,一段掃選,兩段精選。

表1 浮選廠生產能力及指標

圖1 供礦品位圖
從上表可知,供礦品位在逐年下降,2012年累計供礦品位0.964%,礦石可選性變差,導致技術經濟指標不理想,產量較難完成。
月處理量波動大,按每天處理礦石330t計算,月處理量在9900t左右,從表2可知,除每年1月份設備年終檢修停車外,其他月份處理量有低于9900t的情況。

圖2 2011年與2012年內桂花公司浮選廠黃藥使用量對比圖

圖3 2011年與2012年內桂花公司浮選廠硫化鈉使用量對比圖
2012年黃藥和硫化鈉使用量明顯高于2011年。
2012年桂花公司浮選廠在正常情況下每月生產銅精礦65噸左右,遠遠沒有達到上級公司下達的產量任務,導致產量低大致有兩個原因:
2.1.1 礦山供礦品位下降
供礦品位從2011年2月份開始下滑,到2012年8月為止僅有0.964%,按照現在的品位計算,每月入選金屬量在95t左右,在針對桂花礦石選礦工藝沒有大的突破下,原礦中的銅是很難有效得到回收和富集,這就造成了精礦回收率偏低,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桂花礦的精礦回收率與原礦品位成正比。
2.1.2 處理礦量不足
桂花浮選廠是以前小廠擴建和改造而成的,至今已運行了10年左右,現有選礦設備陳舊落后,故障多,檢修次數過于頻繁,導致設備經常停滯等待(見表3),不僅降低了設備效率,還增加了維修費用,加上供水系統不完善,嚴重影響著原礦處理量。

表2 礦石的生產處理量

表3 系統維修停車時間
(1)桂花礦體礦層薄,平均厚度只有59cm,且氧硫共生,難以分離,硫化礦中混入大量的氧化礦和廢石是不可避免的,這就造成了選礦藥劑用量上升。
(2)藥劑臨時存放點多年來一直是各種藥劑混放,且地面潮濕,環境惡劣,藥劑在沒有使用完的情況下,會失去藥性,即造成藥劑浪費,又影響生產指標。 黃藥性質不穩定,易吸水潮濕,遇熱更加速其分解。
(3)設備故障頻繁,備品備件用量過多,2012年上半年,僅 180t系統的破碎機就更換了三次傳動軸承,一般情況下破碎機傳動軸承壽命都在一年以上,一個軸承幾千元,有時甚至需要更換上萬的備件,這無疑增加了生產成本。
(4)球磨機鋼球配比、補加量不合理,鋼球質量差等問題直接影響著生產成本,按現場每日補加量計算,處理一噸原礦就需要0.7公斤鋼球,鋼球的用量增加,成本隨之也上升。
選礦的作業成本必然影響到最終產品的成本。選礦廠中磨礦機的襯板、磨礦介質、泵的過流件、浮選機的葉輪、蓋板、攪拌槽的葉輪、旋流器的沉砂口等均為高損耗件。同時選礦廠又是耗水、耗電的大戶,因此降低電耗、水耗和設備磨損。
針對上述問題,①首先必須從井下控制礦石品質,提高礦石品位,在現有的處理量上增加原礦金屬量。②選用效率高,性能好的設備取代陳舊落后的設備,全方位對整個工藝流程進行系統優化,提高原礦處理量。③調整鋼球配比和補加量,選擇質量好廠家購買鋼球。④改善藥劑存放點環境,地面鋪設木板,防止潮濕,各類藥劑分開堆放,藥劑攪拌采用機械攪拌,提高藥性。⑤目前選廠大部分員工都是新工,且整體素質偏低,造成各項工藝指標不穩定,唯有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崗位操作技能水平,增強員工責任心,才能降低在生產操作過程中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1)通過對桂花浮選廠現狀分析,找出銅精礦產量低,生產成本上升的原因,提出解決策略。
(2)桂花礦石由于礦石性質的特殊性,加工處理難,至今資源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現目前最關鍵的是盡快找到一套適應桂花礦石的選礦工藝,才能從根本解決實際問題。
節能降耗,減少環境污染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因此提高產品質量、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就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把節能效益顯著、經濟效益好、投資少、回收快的節能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盡快應用到生產中去,為此,對選礦廠的節能增效作一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