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時代吸引眼球、流量、商業運作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都說現在是流量時代,你可以不懂音樂,不懂表演,但是你不能不懂這個行業食物鏈頂端的商業,都說理想主義者可以做藝術,但是不能做商業,你可以專業度缺失,但只要有一眾粉絲就足夠了,大多數人撈金只是利用了用戶的軟肋和偏好,迎合了用戶需求,便能輕松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最初的夢想、熱血甚至正能量都成為了陪襯物而被麻木取代。
很多人說:理想主義那只是一種精神追求,在現實社會里,活著才是硬道理,務實地活著,活得更好才是更好的選擇,因為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如今這個理想主義被普遍嘲笑的時代,究竟是精神上的富足與自律重要,還是物質上的滿足與享受更打動人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理想主義者精神上自律而成熟,卻在姿態上天真而爛漫,但是時常抵不過活著的艱難,而妥協屈服于現實。
在全民務實主義的今天,無論企業還是個人,似乎越來越多務實的人,而越來越少的理想主義者。在理想主義的陣營多了很多的逃兵,慢慢消亡。今天的理想主義者,他們需要用一種更融入的姿態去生存,既契合時代,又不盲目迎合時代,他們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善于運用敏銳的直覺去感知世界,去建立正確的生存價值觀。
余光中曾在給孩子的一封信里寫道: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你可以是農民,可以是工程師,
可以是演員,可以是流浪漢,
但你必須是個理想主義者。
少年,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
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
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
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
理想主義者的結局悲壯但絕不可憐。
在貌似坎坷的人生里,
你會結識許多智者和君子,
你會見到許多旁人無法遇到的風景和奇跡。
作為媒體人的我們,雖然受到了商業的沖擊,有著許多不可不妥協的運營方式,但是我們依然有著很深的執念、社會責任感以及我們作為硬骨頭文人的不妥協本性。我們被拋進這五光十色的商海,但是終其一生我們也完不成商人的使命,我們仍然是那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文化人,即使沒有活路,也要認真參與這世界的故事,即便滿目瘡痍,也是好過從未來過。在這場理想主義與利己主義的斗爭中,即使落敗,也終究“輸”得體體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