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本伍
由于一些外力原因導致骨折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治療,可能會造成肢體畸形甚至殘疾等情況出現(xiàn)。在治療過程中,一般需要使用石膏、夾板、牽引等方法,將患者骨折部位固定住,以保證骨頭不會錯位。嚴重的患者需要做手術,用不銹鋼板或鋼釘?shù)茸鰞裙潭ā;謴推陂g,如果患者長時間不活動,可能發(fā)生肌腱肌肉粘連或萎縮的情況,不利于受傷部位的恢復,所以在情況允許的時候,骨折病人應當盡早開始鍛煉,以促進肢體功能盡快恢復。
一、骨折病人為什么要盡早鍛煉
在治療的康復過程中,鍛煉是促進恢復的有效方法,可以預防關節(jié)僵硬、軟組織攣縮、肌肉萎縮等情況。骨折肢體需要長時間固定,由于長時間缺少活動,容易發(fā)生關節(jié)活動障礙或完全僵硬。很多病人對于早期鍛煉不注意,容易增加發(fā)生關節(jié)活動障礙的概率,所以,骨折病人的鍛煉一定要趁早。根據(jù)不同的骨折類型、骨折程度,以及患者年齡等,可在術后3~6周左右的時間開始早期鍛煉。骨折位置的關節(jié)活動,會受到骨折早期疼痛、肌肉痙攣、肢體腫脹、外固定、血液回流差、骨折處不穩(wěn)定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早期鍛煉的時候,也要注意運動量適中,以免對骨折處造成二次損傷。
二、骨折病人早期鍛煉都包括哪些內容
骨折病人的康復鍛煉,應當結合實際情況盡早開始。人體作為一個整體,在骨折之后由于血離經脈、淤積不散,因而不利于骨折處的生長愈合。通過早期全身活動,促進化瘀消腫和血脈流通。同時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快恢復速度,減少固定時間。受傷的肢體也應早期進行鍛煉,但要注意對夾板或石膏的保護。例如前臂骨折的病人,會用石膏將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包住,但是會露出手指關節(jié)。因此可以進行抓握等動作,促進血液流動,改善神經末梢循環(huán)。通過早期活動,能夠促進骨折周圍肌肉收縮,對斷端加大壓力,進而促進愈合。在解除固定之后,也要早期進行鍛煉,但是很多病人都擔心受傷處沒有生長牢固,擔心鍛煉還會造成損傷,或是害怕疼痛等,因而不愿意鍛煉。對此,要認識到既然已經解除固定,就說明愈合情況良好,符合活動鍛煉標準。
三、骨折病人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開展早期鍛煉
骨折病人早期鍛煉有著重要的意義,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骨折愈合,同時加快功能恢復。在早起鍛煉中,應兼顧全身和局部的情況,側重于恢復患肢生理功能,采取主動鍛煉配合被動鍛煉的方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如果上肢骨折,早期鍛煉中要注重對手部功能的恢復和促進。如果下肢骨折,早期鍛煉中要注重站立、行走,保證關節(jié)穩(wěn)定,同時可達到理想的活動度。如果是脊柱骨折,必須注重鍛煉腰背肌,為脊柱提供更好的保護。對于一些骨折情況較輕的患者,可在骨折后1周內開始早期鍛煉,如肌肉收縮鍛煉等,或進行遠離損傷部位的肢端未固定關節(jié)的鍛煉。例如前臂骨折,可以輕微握拳或手指伸曲鍛煉,或上臂及前臂肌肉鍛煉,但要注意保護腕關節(jié)不要活動。隨著恢復情況的好轉,可以適當增加活動量和活動強度,但是不要過度勞累。
結論:對于骨折病人來說,骨折后的肢體功能恢復是非常重要的,根據(jù)骨折情況和患者情況,應當盡早開始康復鍛煉。這樣能夠促進骨折位置更快愈合,同時逐步改善和恢復肢體功能,避免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