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剛
小兒疝氣常見與嬰幼兒中,且以男性、早產為高發。引起小兒疝氣發生的原因較多,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兩大類,后天因素包括咳嗽、打噴嚏、啼哭或排便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等等。小兒疝氣會對幼兒的生長發育造成較大的危害,這就導致患兒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患上小兒疝氣之后,會表現得十分焦慮,并且不知道該如何治療、如何應對。導致家長身心承受了較大的壓力,有時甚至還會走一些彎路。但其實,小兒疝氣雖然危害較大,卻并不是什么棘手的臨床問題,只要合理就醫治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不會對
孩子的未來產生影響的。因此,廣大家長且不必驚慌,以下就來告訴你,孩子得了疝氣該怎么辦。
◆治療前怎么辦?
孩子得了疝氣之后,首先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哭鬧、避免進行劇烈運動,防止疝氣病情進一步加重。如果是腹股溝疝,要注意叮囑孩子多躺著,避免疝氣塊出來。
◆新生兒臍疝和腹股溝疝的治療
對于新生兒臍疝來說,絕大多數在2歲以前是可以得到自愈的,無須采取手術治療。對于新生兒腹股溝疝,如果不是嵌頓,是無需采取手術治療的,但是如果一旦發生了嵌頓則需立即就醫,對于可以手法復位的積極進行復位,并在復位后3天進行手術治療。對于不能夠進行復位的患兒,需及時采取急診手術治療治療。
◆小兒疝氣帶治療
小兒疝氣帶治療是一種保守治療方法,其主要的治療原理是壓迫疝氣出來的通道,但是這種治療方法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很難找到非常合適的疝氣帶。筆者的個人觀點認為,對于小兒疝氣如果能夠自愈的情況下,自愈是最好的,但是如果無法自愈則建議采取手術治療達到治愈的目的。因此,就臨床接收的疝氣患兒來看,有一部分患兒使用過疝氣帶治療,不僅沒有得到相應的治愈效果,反而會導致結局關系不清對手術治療的開展無益。
◆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必要條件
如果孩子在成長到6月左右的時候,其疝氣有好轉的趨勢,就先不要進行手術治療,等孩子成長到1歲再根據其病情情況做決定。如果孩子生長到1歲之后,疝氣仍無好轉的趨勢,就需選擇手術方式進行干預。手術是目前比較有效的一種小兒疝氣治療方式,一般來說,幼兒年齡較小,經手術治療后,是完全可以得到良好的治愈效果的。因此,家長無需過分擔憂,且現在的小兒疝氣手術通常都是微創手術,成功率較高,且創傷較小,因此,家長基本上可以放心的選擇手術治療的方式。
◆小兒疝氣術后注意事項
當患兒采取手術治療后,在修養康復期間需注意以下幾點適宜:首先要避免復發,在術后1個月內要盡量避免腹壓增高,即避免讓患兒劇烈咳嗽、哭鬧、運動,積極預防便秘,避免排便過度用力,這都是日常會引起腹壓增加的原因,因此,家長務必要做好這些預防工作。
其次要注意術后發燒等并發癥,患兒在進行手術治療后,會有一定的發燒風險,雖然發燒的發生率并不高,但是家長也要積極地防患于未然,嚴格遵醫囑護理患兒,預防發燒。同時做好體溫監測工作,一旦出現發燒,要及時就醫。
最后要注意術后加強營養補充和供給,良好的體質是提高患兒抗病能力,促進患兒術后良好恢復的基礎保障。因此,在術后家長要注意積極地為患兒補充營養,但是同時也要注意飲食合理有度。在患兒出院時,要積極地與主治醫師進行溝通,詢問哪些食物有助于患兒術后恢復,以及疝氣的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