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何從花
都市的快節奏生活,讓人們緊張、焦慮、煩躁,壓力感十足。回歸自然、享受自然,讓白駒過隙的時光慢下來,過上悠然自得、延年益壽的閑適生活,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渴求。
讓生活節奏慢下來的理念,早已深植人心。從1999年意大利小城市布拉建成第一個將現代化技術與傳統生活方式相結合的“慢城”以來,至今在全球已有150 個城市宣稱為“慢城”,并成立了“慢城聯盟”。
除波蘭、奧地利、葡萄牙、瑞士等十幾個歐洲國家加入了“慢城聯盟”以外,亦有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加入,自然,中國也不例外。江蘇省高淳“椏溪鎮”便是被世界慢城組織認可的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慢城是指建立一種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獲評的城鎮、村莊或社區必須人口在5萬以下,追求綠色生活方式,反污染,反噪聲,支持都市綠化,支持傳統手工方法作業,不設快餐區和大型超市等。
那么,在咱們大重慶的長壽區,哪里適合并可以修建慢城呢?
據史料記載:長壽在被稱為長壽縣之前原名樂溫縣,縣東北有座長壽山,因山上、山下的居民高壽者眾,于公元1363年改置成長壽縣。
傳說,當年既是大夏國宰相又兼任帝王之師的戴渠亨老師博才多學,微服私訪樂溫縣時,在何石井所作詩句:“花甲兩輪半,眼觀七代孫。偶遇風雨阻,文星拜壽星。”就可為長壽縣名的由來佐證。
當時,長壽山地處物產豐富、岸線蜿蜒的龍溪河流域,屬樂溫鄉管轄。樂溫鄉于2003年9月與原龍河鄉、合興鄉三鄉合為一鎮,改名龍河鎮。
龍河鎮地處長壽城區東北20 km 處,東鄰墊江,南靠長壽湖、雙龍鎮、新市鎮,西與葛蘭鎮接壤,北接石堰鎮。地勢多淺丘和平壩,幅員面積約90 km2,土壤肥沃,礦產及水資源豐富,交通便捷,擁有獨特的長壽湖區氣候,是長壽區有名的魚米之鄉。
這里植被豐富,層巒疊翠,四季蔥綠;漁舟唱晚,波光瀲滟;鳥飛蝶舞,瓜美果香;河面寬闊,寧靜清澈,倒影如畫,水天一色,是其他區縣不可復制的一幅絕佳水墨畫。
如龍河鎮這般的壽海福地,自當適合并可以成為修建慢城的首選之地。
2018年3月,長壽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橘鄉福地——長壽慢城”項目規劃,確認該規劃是長壽區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規劃,并于6月公開招標。
2018年7月,重慶市兩江新區市政景觀建設有限公司與長壽區達成合作,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與“國際慢城”相結合的理念,打造龍河鎮“鄉村振興”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程、標桿工程,并承接該區域“鄉村振興長壽慢城生態環境建設項目一期工程EPC”項目。
建成長壽慢城這個大項目,自是要耗費更多的物力、人力和財力。
鄉村振興長壽慢城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建立之初,選址十分考究,落實到龍河鎮之后,堅持項目定位與整治原則,為提升鄉村旅游品質,打造鄉村旅游升級版,該項目融入了“國際慢城”的建設理念,將項目范圍內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資源進行保護和恢復,并將產、學、研、游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發展體系構造作為核心建設任務。
一期工程EPC 項目建設費用預計約3.4 億元,總工期用時約9 個月。計劃依托長壽區現代農業園區,圍繞鄉村基礎建設、河道及周邊生態環境治理、景觀功能完善,建成慢城游客服務中心和柑橘展示館以及停車場。提升附近長約5 km 道路沿線景觀和農房整治,以及蔡家河河岸7 km 景觀工程。
整治示范工程以秀才灣為中心,對保合村、四坪村、河堰村3個村、14個自然村落實施房屋立面改造及環境綜合整治。其中,保合村10 個、四坪村2個、河堰村2 個,一共包含整治農房280 棟,木結構建筑修繕面積7 396 m2。
2018年7月,龍河鎮召開鄉村振興動員會暨“慢城”項目建設啟動會,標志著鄉村振興長壽慢城生態環境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因自然村落存在大量空心村,閑置建筑破損嚴重,農田撂荒,村莊環境長期缺乏管理,基礎設施老舊,排污、垃圾收集等設施不完善,環境衛生較差等村莊整體風貌凋敝,以及工期在高溫酷暑的夏季等問題,給整治工作具體操作增加了難度。
整治工程還要兼顧環境整體風貌與文化產業的植入,優先改善原住居民生存環境,為激活鄉村旅游產業招商留足發展空間,這些都需要全盤計劃與落實,難度可想而知。
不畏艱險,排除萬難,慢城項目動起來。兩江新區企業兩江景觀與長壽區通力合作,全面著手,在一切準備就緒后,于2018年8月7日,在龍河鎮四坪村石廠灣正式施工。工人們冒著烈陽,揮汗如雨地對一棟老屋進行外貌改造。
自長壽慢城項目建設啟動以來,一期工程充分尊重當地文化,保留當地特色,充分體現鄉土氣息,保證各項工程有序進行。為了趕工期,工人們夜以繼日,即便是五一小長假也不休息,干得熱火朝天。貨車往來運輸建材和綠化植被,挖掘機加班加點、趕工趕時,工程車來回穿梭于工地之間,工地呈現出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
據悉,整個慢城項目將在蔡家河上架設8座橋梁,含7 座自行車橋和1 座人行橋。在通往長壽湖高鐵站的407省道兩側,將種上三角梅作為綠化植被,使花開時節的長壽高鐵站通往慢城長約5 km的道路變成一條鋪滿鮮花的長廊。
“這里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環境和以前大不一樣。”龍河鎮村民如是說。
2018年年底,工程完成房屋移交329棟,外架拆除221 棟,移交部分污水管網鋪設完成約4 100 m,院落植物覆蓋面積約8.1 萬m2,完成石廠灣及秀才新灣院落苗木種植;S513 省道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沿線擋墻修筑約100 m,水穩層澆筑約900 m;蔡家河河道生態治理工程中,已移交的土地完成清表工作約18 萬m2,自行車道路基平基工作完成2 000 m,苗木栽植約1 600 株;游客服務中心大小筏板基礎換填完成約3 700 m3毛石混凝土,獨立基礎及地梁澆筑已完成,停車場頁巖基層回填完成約9 000 m3。
截至今日,長壽慢城北入口連接道建設、道路施工、污水管網、生化池建設等工作都已進入掃尾階段,并初具規模。縱橫交錯的鎮村組公路有專門的自行車跑道,立體完備的交通網絡信息傳輸更加通暢,土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綠化面積逐步增加,環境衛生得到很好的改善,講文明、樹新風的思想已全面普及。游客中心、停車場、民宿院落、自行車跑道、柑橘園等已對外開放。
進入秀才灣新村,占地4 hm2,總建筑面積高達1 萬余m2的土地上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泥濘的鄉村道路,已變成了雨不濕腳、走不沾泥的混凝土道路,有些地段還鋪設了清一色的露天地板磚。62 套“鄉村別墅”變了新花樣,一棟棟白墻青瓦房既保留著淳樸的鄉土氣息,也沾染上了“洋房子”的味道,有些房子的外墻上還涂上了墻繪,大紅花朵分外醒目,配上詩詞歌賦,別有一番情趣。這里不但接通了自來水,還安裝了天然氣管道,使用水、電、氣不用再發愁,秀才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市級農民新村。同時,令很多的游子感嘆家鄉的變化,歸鄉情切。
秀才灣的田園中大規模種植的晚熟柑橘、雜柑、血臍和香橙也分外誘人,不僅能提高村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還能吸引前來參觀游玩的游客。到了花開時節,沁人心脾的花香令人心醉不已,舒心提神。采摘果子的季節,不但能體驗采摘的樂趣,還能分享收獲的喜悅。
龍河鎮在歷史上不但因長壽山而遠近聞名,武將楊萬壽歷時3 個月有余,攻下匪患猖獗的山寨后改名插旗山的故事而備受人們關注,更有打鼓山、萬人堡、鐵匠灣等含有故事意味的地名令人嘆奇。
如今,龍河鎮將繼續按照“一村、一樹、一花、一品”打造,以綠色產業助力高質量發展,遠期引導招商引資,逐步實現田園變景觀、農房變客房的蛻變。大力促使發電廠、建筑公司、紅磚廠、塑料加工廠、苕粉加工廠、油料加工廠等當地企業發展壯大,提升當地人居環境、人均收入和人們的生活品質。
相信不久的將來,長壽慢城將帶給世人美的感受、心的愉悅、詩意的感覺。它將給你帶來舌尖上的感動,還有可以停下腳步、細細品味四季、歸隱于此的沖動。
長壽慢城,橘香萬里,詩意之城。長壽慢城,靜好風情,夢想之城。長壽慢城,悠然潤心,幸福之城。長壽慢城,康養福地,長壽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