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敏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近年來,我園在對幼兒膳食調查中發現,幼兒普遍存在挑食、偏食現象,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對幼兒的身體和智力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園開展了一系列健康飲食的措施,旨在讓每個幼兒獲取豐富的營養,保證身體和智力的正常發育,培育身心健康的幼兒。
關鍵詞?幼兒園;健康飲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5-0056-01
飲食行為教育,是對孩子開展飲食觀念、衛生安全以及膳食營養知識等的一系列營養學教育。飲食教育作為改善我國兒童營養狀況與飲食行為現狀,提高我國國民健康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幼兒園中必須要予以充分重視,結合幼兒實際特點來采取有效的實踐策略。
一、將餐點環節融入健康飲食教育
(一)圖譜化食譜,讓幼兒了解食物的合理搭配
幼兒園的食譜是營養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出來,滿足幼兒生長需要的營養食譜,包含了各種營養素的合理搭配,通過圖譜化的食譜更直觀地讓幼兒知道今天我們吃什么,什么食物和什么食物搭配著吃,從而對事物的合理搭配有一個初淺的認識。
(二)餐前介紹餐點,讓幼兒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
幼兒園的餐包括兩點兩餐,兩點分別是兩種水果和一種點心和牛奶,兩餐分別是午餐和晚餐。在幼兒餐點之前,教師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餐點的營養價值,激起幼兒的食欲,如香蕉可以給小朋友的腸子洗洗澡,牛奶可以幫助小朋友長得和奶牛一樣強壯,胡蘿卜可以幫助我們的眼睛變得亮亮的等。
(三)自主評價餐點,讓幼兒主動愛上美食
在班級創設“我的美食我做主”專欄,讓幼兒對自己每天在園的餐點食譜進行評價,選出自己喜愛的食譜,并與伙伴交流分享自己在餐點中的味覺和視覺體會,我常會聽到孩子說“今天的魚香肉絲太好吃了”“今天的奶香餅是我的最愛”“你為什么不喜歡吃蘑菇啊”,“蘑菇可以幫我們長得更漂亮”等,逐漸地幼兒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就不斷獲得了一些健康的膳食理念,從而把別人的快樂美食體驗遷移到自己身上,逐漸地克服了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
二、教育活動與動手實踐相結合
(一)開展相關主題教育活動
為了幫助幼兒樹立健康的飲食觀念,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針對不同年齡段開展相應的主題教育活動,小班主題是“好吃的食物”,中班是“多種多樣的食物”,大班是“營養豐富的食物”。在走進超市、食物大猜謎等活動認識食物,在《我的午餐記錄表》和《我的周末一日食物記錄表》統計活動,了解每天所吃食物的多樣性,通過故事《食物的營養》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在《食物金字塔》活動中,感受身體對不同食物的需求量。
(二)開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動。
小班段開展《我愛干凈食物》為主題的食品安全衛生教育,讓孩子知道基本的飲食衛生常識,培養幼兒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中大班分別開展《食品上的標志》和《安全食品》為主題的食品安全教育,讓孩子們知道以后如何辨別食品包裝袋上的標簽,以及知道多吃健康的蔬菜和蛋白質食物對人身體有益,少吃油炸和色素類食物,不吃不潔凈和太冷的食物,盡可能不在外用餐,減少疾病的發生。
(三)結合節日開展美食制作活動
有了一些基本的健康飲食知識后,我們嘗試挑選一些孩子喜歡的節日和重要活動,讓幼兒來自己設計食譜,制作美食。“六一”兒童節時,小班幼兒制作水果沙拉,在洗、切、拌的體驗中,對食物建立了一種親切感,當孩子面對自己辛勤勞動獲得的食物后,再也不會因為不吃這、不吃那而拒絕。
三、家園合作對特殊幼兒進行健康管理
每學期初都會對班級幼兒進行查體,對超重幼兒、營養不良幼兒、視力不良幼兒進行干預。對特殊幼兒召開家長會,發放宣傳資料,請專家來園辦講座等方式,讓家長了解肥胖、營養不良、齲齒對孩子生長發育的危害,幫助家長樹立健康飲食的意識,讓家長在初期對幼兒進行干預。
幼兒園制定了特殊幼兒在家和在園的跟蹤記錄表,要求教師和家長對幼兒的運動習慣、飲食偏好、進食習慣、漱口和刷牙的方法等進行干預和指導,提升幼兒整體健康水平,還幼兒一個健康的童年。
參考文獻:
[1]莊思微,蔡棉娟.推行園本食育課程培養幼兒健康飲食習慣[J].教育教學論壇,2019,(08):275-276.
[2]任雪丹.關于幼兒健康飲食行為養成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9,(03):162.
[3]李冬梅.家園共育構建幼兒健康飲食行為[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1):97-98.
[4]馮靖.論幼兒健康飲食行為的養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03):223-224.
[5]董媛,王佳蕾,吳玲玲,蔡美琴.“兒童與兒童”模式對學齡前兒童營養教育飲食行為改變效果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3(08):1135-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