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彭輝 董洪林

威海經技區橋頭鎮立足傳統農業大鎮資源優勢,積極打造以信義田園綜合體為龍頭的現代特色農業品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以鄉村振興促進群眾脫貧致富。
規劃先行,優化空間結構布局,促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橋頭鎮聘請頂級設計團隊杭州曼嘉國際設計中心,設計打造以傳統信義文化為核心的信義田園綜合體。今年成功引進社會資本和專業管理團隊市場化運營信義文化園和17棟民宿,帶動增收達50萬元。引進總投資20億元的卓亞夢想小鎮建設項目,基本建成并進行東擴,優化鎮駐地整體環境。投資5.8億元,對道路、綠化、市政管網等系列配套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園區承載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推動配套產業功能區轉移到產業園區與村鎮集聚區,新建成黨群服務中心和政務服務中心,擁有民政、計生、廣電和勞動保障等10多個優秀服務窗口,推動實現“只進一扇門,代辦所有事”的服務目標。
以花為媒,推動發展綠色品牌經濟,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以國際鮮花港、恩特千畝杜鵑園、綠苑千畝梅園、七彩生物科技、雙豐園林、紫薇花海、薰衣草莊園和石家河荷花景觀帶建設為重點,打造“七園一帶”花卉產業格局。投資200萬元打造花卉產學研示范基地,形成一條花卉育種、養殖、展示、銷售、創意設計產業鏈。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生態觀光旅游、鄉村生活體驗一體化復合式發展,形成“十里花間路、一道風情線”的空間發展布局,累計吸引游客5萬多人次,帶動增收300多萬元。舉辦千畝杜鵑游園賞花節、冰雪梅花節和花藝演出等活動,打響“花海橋頭”文旅品牌,推動賞花觀景升級為“以花為媒促招商,以節會友謀發展”的新型旅游經濟。連續6年成功舉辦花海橋頭藝術節,吸引游客20多萬人次,帶動周邊特色餐飲、采摘、垂釣等增收200多萬元。

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搭建新型農業發展服務平臺。在社會化服務中心設立農業“一站式”服務窗口,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人才庫,先后成立了測土配肥、農業機械、勞動力供需和農產品儲銷等8個配套組織,解決了“有地不想種”“能種不愿種”“種地不賺錢”的困境。建立土地信息服務平臺、農機信息服務平臺,清晰標注農作物種植、閑置撂荒等土地信息,建立各村勞動力信息電子化檔案,實現農民務工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用工雙向高效對接,解決農戶打工難、新型主體用工難的問題。引導農民逐步培養“互聯網+”發展思維,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新型甘薯、優質蘋果、精品花生等特色農產品打開了高端市場。發揮威海三昌食品有限公司、威海喜盈門乳品有限公司等涉農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新型農業主體向代耕代種、代管代收、技術服務等多功能組合、全方位發力的方向發展,把分散的農民納入到企業產業化鏈條中,2018年惠及貧困戶95戶,實現平均每667平方米增收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