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耶魯畢業、華爾街上班、擁有自己的企業……通常來說,這樣的“人生贏家”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與“無家可歸”產生半點關聯。然而,美國洛杉磯街頭一位52歲的“資深”流浪漢就親身演繹了這樣的“跌宕人生”,引發美國媒體的高度關注。輿論慨嘆,隨著美國住房開支的水漲船高、福利保障的大幅削減,人人都有可能因生活重負而面臨類似窘境。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更試圖以“簡單粗暴”的方式治理街頭流浪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批評。
“耶魯流浪漢”
窩在用一堆行李搭建的“簡易帳篷”當中,洛杉磯流浪漢肖恩·普萊森茨(如圖)緊盯著電腦屏幕,密切關注著福利部門“免費餐飲”的發放信息。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8日報道,這位無家可歸者本來擁有極其光鮮的履歷,前半生堪稱順風順水、一路“開掛”。他在高中時代就是優等生,以最優成績畢業、并收到了美國多所知名學府拋出的“橄欖枝”。從耶魯大學畢業后,普萊森茨在華爾街大展拳腳,曾供職于知名金融企業摩根士丹利。上世紀90年代,他又投身影視行業,通過拍攝“成人電影”獲取巨利。
沒想到在之后數年,普萊森茨接連遭遇重大人生變故:先是業務急劇減少、事業受挫;之后母親絕癥去世,導致其精神備受打擊。破產后,普萊森茨搬離豪宅、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從有房可住變為以車為家、最終徹底淪落街頭。他表示,在街上討生活格外艱辛,有時成宿不敢睡覺,生怕自己為數不多的“家當”被人偷盜,此前他已經“丟過很多東西”。更糟糕的是,由于背部長期疼痛、卻又無力承擔昂貴的醫藥費,他沾染上了吸毒惡習。
如今,作為洛杉磯6萬“流浪大軍”中的一員,這位年過五旬的非裔人士已在當地的“韓國城”露宿了6年,與其他流浪者一樣衣著襤褸、飽經滄桑。稍有不同的是,他擁有一臺筆記本電腦、一部奧巴馬時期免費獲得的手機。通過這些設備,他對當地教堂和福利機構的餐飲發放時間了如指掌。CNN稱,盡管生活困頓,不接受親戚救濟是他“最后的倔強”:他表示當前的處境系個人責任,不想拖累家人。
流浪人口危機加劇
截至2018年,全美約有55.3萬名無家可歸人士,占總人口的0.17%。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稱,近年來美國一些大城市的流浪人口激增,加州、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的情況尤其嚴峻;其中,洛杉磯市面臨的危機更是史無前例——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該市流浪人口驟增16%。
令媒體深感擔憂的是,隨著生活成本水漲船高,開啟流浪生活的“門檻”已是越來越低。普萊森茨在接受采訪時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的幾位“鄰居”:“這里住著一位攝影師,那邊還有幾個音樂人?!泵襟w稱,當地很多流浪者其實都曾有一份正經工作,而很多人距離街頭生活僅隔了一次失業或漲租而已。普萊森茨感慨地說:“這是我們人人都有可能面對的問題。”
“圈養”流浪漢,特朗普遭批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17日出訪加州,并對該州的流浪人口問題發表了一番“高見”。他抱怨道,流浪人群嚴重有礙市容,不僅“毀了我們最好的公路和街道”,還“勸退”了該州很多“納稅大戶”?!度A盛頓郵報》稱,特朗普此前已表明聯邦政府有意介入治理加州的流浪人口問題,大體思路是“清除流浪漢帳篷”和“把人聚集、統一管理”。
報道稱,這項“簡單粗暴”的安置計劃遭到多方不滿。美國住房保障組織“全國低收入住房聯盟”主席延特爾表示,作為一國元首,特朗普應多關心那些流離失所的民眾,而不只是“城市形象”。洛杉磯流浪者權益保護人士迪克森也表示,將無家可歸者驅趕到邊遠地區統一管理絕非這一問題的解決之道,這樣做只會讓他們遠離工作機會和醫療服務,更無“安居樂業”的可能性。《紐約時報》稱,聯邦政府本可以通過住房補貼緩解這種局勢,但最近幾年政府每年都在壓低這項預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