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欣

在新強礦有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女職工,她們每天都重復著一項工作,把成卷的半成品編織袋加工成一個個成品編織袋,不僅保證了井上、井下煤礦安全生產需要,而且為全礦增收節支做出了貢獻,她們就是市巾幗建功集體、新強礦機電維修廠編織袋加工班組。
新強礦機電維修廠是公司編織袋生產加工基地,年計劃生產600萬條編織袋,年產值288萬元。2018年,新強礦機電維修廠編織袋加工班班長張英帶領10名職工完成720萬條編織袋生產任務,超計劃120萬條;實現產值345.6萬元,超利潤57.6萬元;實現全年安全生產無事故。編織袋加工班組團結和諧、積極向上,被市、公司和礦授予巾幗建功標兵崗光榮稱號。
編織袋加工班組有11人,其中有1名維修、運輸工是男同志,其余10名女職工分別承擔著縫紉、切割、打包工作。班長張英兼縫紉工,每天帶領全班職工伏在縫紉機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只有午休時才能起來伸伸腰背。作業服、防塵口罩、防塵帽是她們最親密的伙伴,俊俏的臉龐和朗朗的笑聲都濃縮在彌漫著灰塵和刺鼻子氣味的狹小工作場所及不停轉動的噠噠機器聲中。一個班下來,她們個個都是灰頭土臉、汗流浹背,每天每個人最低的工作量是加工3500條編織袋。為了保證完成生產任務,她們爭分奪秒搶時間、趕進度,午間很少休息,伏在機器旁吃一口自帶的飯后就接著干,最多時一人一天能加工5600多條編織袋。她們沒有因為勞動量大而抱怨,從不叫苦叫累,而是兢兢業業工作,以巾幗不讓須眉的本色、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為企業安全發展無私地貢獻著柔弱而不凡的力量,用纖纖玉手編織著礦山安全夢。
編織袋加工班組在張英的帶領下強管理、提素質、保質量,產量規模穩中有升,生產后勁持續增強。加工編織袋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作業環節復雜,張英就是領頭雁,她帶領職工從第一道切割工序開始認真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定崗定責,責、權、利目標分解清晰,檢查質量一絲不茍,對違規超標的堅決處罰,保證了編織袋產品加工合格率達到100%。為了提高縫紉班組的整體素質,張英利用工余時間組織職工學習業務知識、編織袋崗位應知應會知識和編織工、切割工作業流程等,使職工熟練地掌握作業知識,提高了工作效率。她們堅持抓現場、治隱患、勤檢測,確保設備正常運轉,為完成720萬條編織袋打下了堅實基礎。由于設備服務年限較長,編織袋班組的切割設備、縫紉設備、打包設備日趨老化,運行中事故頻發,成為完成生產任務的攔路虎。針對這種情況,張英班組制定每日班后必查設備制度,發現隱患及時處理,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保證設備正常運行,確保完成生產任務。
編網工作環境惡劣,機械設備運轉噪音大、原材料異味大、車間粉塵大、作業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為搶生產任務經常加班。張英班組職工愛崗敬業、愛企如家,連續五年班組沒有一個人掉隊,始終堅守工作崗位,用執著的精神打造編織袋加工班組的神話。目前,編織袋加工班組年產量由5年前的300萬條提高到現在的720萬條,產值也由144萬元增長到345.6萬元,編織袋加工班組職工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半邊天。
隨著歲月的流逝,編織袋加工班組的女職工從花季漸漸步入中年,但她們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和愛崗精神卻絲毫未減。雖然工作在幕后,鮮花和掌聲與她們無關,但她們為礦井安全生產作出了貢獻,為礦工生命安全提供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