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脈明

那年的正月初三,是春節三天假期后開工的日子。我急匆匆來到班前學習室,只見全班29個人一個不少,大家還都沉浸在余興未盡的年味里,互相議論著一家三口人是去父母那里還是去老丈人家過年了、年夜飯桌上擺了幾個菜、喝了什么好酒、老人給了孩子多少壓歲錢……每年春節過后第一天開工下井前,師傅都要在學習室里給每個工人發壓歲錢。不過每年“壓歲錢”的內容不一樣,起初紅包里是錢,后來什么“壓歲臘肉”“壓歲魚”“壓歲象棋”“壓歲靴子”“壓歲粘豆包”等每年都會花樣翻新。說這是我們班“獨有”和“不成文的規定”是因為這些“壓歲錢”不是煤礦等單位給的,也不是別人捐贈的,而是師傅自己掏腰包給我們買的,或者是師娘親手給做的。其它班組的工人可羨慕我們班的工人了。
這時候有人小聲喊道:“師傅來了,嗬!今年的紅包小不了,看樣子很重,師傅拎著來的……”
“臭小子們,過年好!”說話之間,只見師傅拎著厚厚一捆紅包走進了學習室,滿面春風。師傅姓孫,當時43歲,在煤礦已經干了24年。既是我們采煤隊的隊長,兼我們班的班長,還是我剛剛采用到掌子面時認的師傅。我們掌子面好多工人都是他的徒弟。
坐在前排的幾位工人忙站起來幫著師傅發紅包。
“呀……是書……咋是書呢?”
我接過紅包,打開一看:共三本書,分別是《煤礦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煤礦工作面事故案例剖析100問》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對《平凡的世界》并不陌生。有一次我去師傅家吃飯時,就看到過這本書,并且借閱了一個月。上面的內容我記得清清楚楚。
“大家靜一靜,今年我發給你們的是‘壓歲書’,前兩本你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讓你們懂得安全生產,在掌子面好胳臂好腿掙一輩子,最后身上零件一個不少地退休。《平凡的世界》我讓咱們的秀才給你們講講內容。”
說著,師傅示意我站起來給大家說說。在我們班,我雖然高中沒畢業,但是卻是文化水平最高的,所以大家都喜歡叫我秀才。
我站起來,把《平凡的世界》作者以及主要內容給大家有詳有略地講了一遍。并且著重講了主人公孫少平不甘命運擺布,走出農村,來到城市、來到煤礦去追求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的曲折歷程。
我講完了,師傅看了看大家,語重心長地說道:“其實,我心里希望你們在煤礦干一輩子,又不希望你們在煤礦干一輩子。希望你們都有出息,成為有文化的礦工,或者將來走到井上做更大的事……”
轉眼間1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師傅退休了。在師傅帶著我們摸爬滾打的掌子面,走出了三位正科級干部,三位技術員,一位副總工程師,一位副礦長、一位礦長、兩位省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