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允全
高原地區風景名勝區具有資源豐富,幅員廣闊,多重身份三大特性。以西藏林芝魯朗林海風景名勝區為例,風景區位于林芝市中北部,屬青藏高原藏東南山谷地帶,是冰川、高山、峽谷、草甸、森林、河流、湖泊等各種景觀并存的頂級風景資源地,具有極大的價值。風景區幅員廣闊,面積540km2,屬于特大型風景區。風景區同時具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游度假區、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的多重身份,保護和利用要求不一。
通過分層綜合賦值,以保護為重要影響因素對風景資源進行分級評價。通過對風景資源的摸查及分類,采取定性概括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結合自然、人文景源的不同特征擬出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價。分級指標評價體系(總分100)里包括景源價值(60)、環境水平(30)、利用條件(5)、規模范圍(5)四大項。科學價值、歷史價值、生態特征、保護狀態、環境質量、監護管理是與保護直接相關的二級項,分值占55%。另外與保護間接相關的有游賞價值、游憩價值、體量、容量等項。保護成為了分層綜合賦值的重要影響因素。得75分或以上的為一級景源,得分在60~74之間的為二級景源,得分在45~59之間的為三級景源,得分在44及以下的為四級景源。評價得出風景區一、二、三、四級景源分別有20、24、67、71處。

通過地質災害評估分析,結合生態功能分區,從生態安全格局審視保護區劃。風景區內發育的地質災害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穩定斜坡。所在的魯朗鎮地質災害發育數量分布占巴宜區的53%,高于區內其它鄉鎮之和。風景區內的地質災害分布主要位于河流、溝谷兩岸,地質斷裂帶附近及工程活動強烈的地方。地質災害頻發于國道G318線、魯朗河、雅屹河沿線。生態功能區劃分是為了阻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消極作用,保持和維護原有生物種群、結構及其功能特征。結合生態保護紅線進行考慮,風景區內生態功能劃分不利區、穩定區、有利區三類。保護區劃必須考慮生態安全格局。
通過對風景資源的綜合評價,結合生態安全格局及GIS地形等多因子分析,劃分特、一、二、三級保育分區。特級保護區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美學價值和科研、教學價值,應整體地加以保護。一級保護區是風景資源價值較高且集中分布的區域、生態價值較高的游覽區域。二級保護區是風景資源較少但有一定生態價值的區域。三級保護區是風景資源很少、景觀和生態價值皆較低的區域、游覽設施集中區域及城鄉建設區域。
風景資源綜合評價得出不同等級的風景資源,其空間分布是保育分區的劃分因子,一級資源應納入特級、一級保護區,二、三、四級資源綜合考慮后劃入二、三級保育分區。在生態安全格局因子上,通過對地質災害評估,地質災害易發區域空間分布應納入二級以上保護區,生態功能分區生態有利區應納入特、一級保護區,生態穩定區應納入一、二級保護區。結合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等GIS分析,考慮植被景觀的連續性,劃分各級別的保育分區。

保育分區規劃圖
分析景觀可視性以利用不宜到達的區域,避免破壞環境和危害游覽安全的行為。風景區幅員廣闊,受到地形條件、交通條件、游覽設施的影響,部分景點無法近距離觀賞。部分重點的風景資源及周邊環境所形成的景觀可達難度高、安全保障要求高,生態敏感性高。近距離賞玩的游覽方式并不適合此類風景資源,只能采取遠觀的方式進行游賞。風景區內此類景觀資源主要是雪山和林海兩種類型。借助GPS定位與攝影技術,確定雪山和林海的可視距離及最優感受視距,通過景觀可視性分析,綜合可達因素確定最佳的觀賞點,并合理設置觀景平臺等游覽設施。
關注典型景觀的游賞利用,合理組織游線串聯利用景觀景點。根據資源稟賦,魯朗林海風景名勝區劃分五大景觀典型景觀區,分別是原始森林景觀區、田園牧場景觀區、高原雪峰景觀區、藏族小鎮景觀區和河湖山谷景觀區。根據景群的空間關系與景觀特征,銜接現有景區與待開發景區,結合風景區的典型景觀及游賞項目設立三大游賞線路,分別是河湖探險線路、最美國道線路、人文民俗線路。每條線路分段設置不同的主題。在人文民俗路線里重點打造以自然風光,鄉村民俗景觀為主的魯朗河谷精品民俗游線路。另外在河湖探險路線內規劃特色科考路線,以定點定時攝影、物種多樣性研究為主題,在特別保護區內開展科考活動。典型景觀的游賞利用及游線的組織要充分考慮游賞安全保障,避免在危險區內進行游賞活動。
高原地區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脆弱,不適合高強度的景區開發。在設施配套和項目策劃上,綜合考慮保護和利用,選取低生態沖擊的設施和項目。設施配套應體現保護優先的原則,建設必須在充分保護現有水體、山體、植被等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嚴格控制開發的強度。規劃服務基地、服務中心、服務點三級服務設施體系。各級設置相應游覽設施。設施的分層次布局應考慮各個功能區的定位與主題,滿足游客的需求。設置對生態環境影響較低的游賞項目,項目類型以美麗鄉村建設、景區景點升級、新景點打造為主。依托扎西崗村、羅布村、東巴才村進行美麗鄉村改造。對現有林海、牧場等景區升級擴容。新景點的打造要依托現有的資源稟賦,設置低生態沖擊的項目,規劃雅屹河及索姆浦河打造沿岸景觀、利用德木寺遺址建設公園、結合花海資源設置觀景臺等新項目。適度對環境提升利用,禁止大規模開發。
通過對高原地區風景名勝區的特點分析,明確在保護基礎上適度利用的發展方式。強調保護培育,在風景資源分級評價、地質災害評估、生態功能區評價等多因子評價基礎上,對風景區進行分級保育。在保護基礎上進行合適的游賞活動,規范風景資源的利用,合理組織游線并利用典型景觀進行游賞,配置低生態沖擊的設施及游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