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孟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迅速發展,房屋質量檢測與抗震鑒定也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本文就此圍繞著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質量檢測及抗震鑒定展開了討論,先是簡述了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質量檢測、抗震鑒定的要點,然后結合工程實例詳細分析了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質量檢測及抗震鑒定的方法。
我國也非常重視房屋的質量檢測及抗震鑒定,并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但房屋質量檢測與抗震鑒定畢竟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尤其是對人們的正常生活、社會的穩定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開展房屋質量檢測與抗震鑒定應以房屋工程實際為基礎。同樣,在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房屋質量檢測與抗震鑒定中,還應當科學考慮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房屋狀況,并以此為基礎,采取有效的檢測與鑒定技術。
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質量檢測內容主要包括現場勘查、材料強度檢測、房屋傾斜度檢測、房屋損傷調查等。常用的檢測方法 有無損檢測法、回彈法、理化實驗法、工具測量法等。其檢測要點包括:第一,在現場勘查中,需先了解房屋的缺陷、損傷,然后重點檢查房屋的滲漏、室內粉刷破損、裂縫等問題。第二,在材料強度檢測中,一定要遵循相關技術規定,科學采用檢測方法,盡量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但是材料強度的檢測仍需要結合具體情況。比如若是無法直接對房屋材料進行強度檢測,可選擇施工預留的混凝土立方試塊進行檢測。但一定要保證其材料配比、制作工藝、養護工作等與實際施工條件保持一致。第三,在房屋傾斜度檢測中,多是應用經緯儀、水平儀。但在現代化背景下,需選擇比較先進的經緯儀、水平儀,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第四,在房屋損壞調查中,應以框架梁、樓梯等部位的裂縫檢查為主,并繪制相關示意圖。
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抗震鑒定主要就是驗算其抗震能力、了解抗地震構造情況。首先,在了解抗地震構造的過程中,需嚴格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鑒定房屋抗震構造是否符合規范。比如《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隨后,再對房屋的結構體系、結構材料、框架梁及框架柱的鋼筋配置、非結構構件等的抗震構造進行鑒定。其次,在抗震能力驗算的主要對象有框架柱、框架梁等。涉及到的驗算信息有樓梯荷載、墻體荷載、風荷載、雪荷載、材料強度等。

某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建于19世紀80年代,為丙類建筑,整體呈不規則多邊形。共兩層,下層層高共5米,上層層高為3.5米,總高11米。上下兩層的總面積約一千平方米,且與地面的高度差約0.5米。因建筑物改變使用用途,所以需要進行質量檢測與抗震鑒定。
另外,該房屋的框架填充墻材料為:黏土空心磚、粉煤灰砌磚;框架結構整體呈條形。由于缺乏必要的房屋結構設計圖紙。所以,板厚、框架柱尺寸、框架梁尺寸等需要進行測繪。經過測繪可知:該房屋主要就是采用混凝土現澆板方式,構造的混凝土框架機構;板厚120毫米,框架柱尺寸為400X400毫米,框架梁的尺寸類型主要包括三種:300X500毫米、300X650毫米、300X600毫米。另外,通過測繪還發現房屋的剛度、質量比較良好,無不均勻分布現象。
房屋質量檢測的重點環節是現場勘查?,F場勘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基礎開挖檢測、房屋傾斜度檢測、構件變形檢測、無損檢測、結構材料性能檢測等。
第一,在基礎開挖檢測中。應采用局部開挖的方法,避免影響到房屋的整體安全。同時,還應科學確定基礎開挖的深度、尺寸。一般情況下,其埋深、尺寸是結合設計圖紙來確定。但是考慮到該房屋缺少原設計圖。所以,應先開展測繪工作,了解其基礎建設情況,然后再確定埋深、尺寸。另外,在檢測中還應認真檢查其基礎松散、腐蝕等問題。經過詳細的現場檢測發現:房屋基礎并無較大的靜荷載缺陷,所以不再進行抗震性能鑒定。第二,在房屋傾斜檢測中,可應用全站儀精確計算其傾斜率以及房屋在各個方向上的傾斜度,并詳細記錄下相關數據。第三,對于構件的變形測量,可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比如在框架梁撓度測量中,就可采取抽樣測量的方式,并利用全站儀選擇跨度較大的框架梁作為檢測對象。第四,在房屋無損檢測中,要全面檢查該房屋的外立面、室內等部位,并詳細記錄下來。第五,在結構材料的性能檢測中,發現其粉刷層存在一定的脫落問題,但并無麻面、蜂窩等問題。而且,通過運用回彈法、鉆芯法,對梁柱結構進行檢測后,發現其混凝土框架梁柱結構基本滿足原設計等級要求。
在該房屋的抗震鑒定中,主要依據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鑒定標準。其抗震鑒定的主要對象是加層后的樓梯結構。
在房屋抗震構造的鑒定中,主要就是依據GB50011-2010(2016版)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該房屋的使用年限共四十年,抗震構造烈度為7,房屋機構體系、框架梁及柱鋼筋配置、非結構構件的抗震構造并不符合相關規范。比如夾層區域剛度過大。所以,需要進行房屋的加固。
第二,在上部結構承載力驗算過程中,應用了有關驗算軟件,對其結構進行了計算。但在計算時,假定了房屋損傷部門已經修復完畢。然后,在驗算過程中:混凝土材料強度等級的取值為C35,鋼筋強度則是按照相關規范選擇;保護層厚度的梁、柱取值分別為30毫米、40毫米。最后,進行了風荷載、地震荷載等荷載力的驗算。最終得出結果:該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框架梁箍筋配置不符合相關抗震鑒定標準的要求。而且經過驗算后發現其框架梁、柱的配筋也不符合要求。所以,要對房屋進行適當的加固。
對于房屋的加固應當依據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檢測及抗震性能結果,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結合上述結論,可從以幾個方面入手,對房屋進行加固。
首先,應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對底層柱進行加固。主要就是在混凝土柱的四周外包混凝土,并增加鋼筋配量,進而增加其截面面積。這樣能有效提高柱子的承載力、強度。但是其鋼筋數量需先通過詳細的計算。這樣才能保證加大截面積的準確性。另外,還應采用外包角鋼的方法,對2層柱進行加固。該方法主要就是用鋼板、型鋼進行加固,并向鋼縫隙中灌入水泥砂漿,從而進一步提高層柱的受力性能。
其次,對于框架梁、屋面梁配筋不足導致的混凝土框架不穩固問題,可采用碳纖維加固的方法。由于碳纖維具有較強的抗拉能力,與梁結構形成統一的整體后,會共同受力,從而提高梁的受力性能。但在實際操作中,應先計算梁構件所需的配筋數量,而后再參考原結構設計的構件配筋,計算出準確的配筋數量。
最后,對于梁、柱、板的裂縫問題,可采用壓力灌漿的方法對其進行修復。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應當注意:應合理配置膠液,在施工中若出現裂縫不吸膠的問題,需認真檢查灌膠是否對準了裂縫,并重新埋設灌膠嘴;應時刻注意溫度變化,以免影響到最后的修補效果。
綜上所述,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質量檢測及抗震鑒定工作具有極大的使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但在實際操作中,還需結合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的狀況,并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行業規范,有序開展質量檢測及抗震鑒定工作。尤其是應重視其工作要點,盡可能提高最終檢測、鑒定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