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人挪活,樹挪死。當然不一定。事實上,很多樹從鄉下挪到了城里,或者從偏僻之地挪到了道旁,卻活了下來。一棵樹能挪而不死,關鍵在移植方法。
一棵樹被移植,就像一個人背井離鄉,能不能活下來,很重要的一條,是看它帶走了多少故鄉的泥土,包裹根的土球一定要足夠大,足夠緊實,像一個人身上的鄉音一樣,無論走到哪里都不離不棄。哪怕是從貧瘠之地挪到富饒之土,一棵樹也一定要帶上它原生的土壤,才能活下來。帶著故土,換了新地方,一棵樹就有了念想,也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氣,這是一棵樹對故土的依戀,你必須尊重它。
尤其是一棵有了年頭的大樹,它的根須早已深深地扎根在故鄉,它們在泥土之下盤根錯節,構筑自己的根基。我們在移植它的時候,能將它的根須帶走的越多,它成活率就越高,可惜,我們不可能將它所有的根須都挖走,便只能揮淚斬馬謖,將它多余的根須砍掉。它一定為此痛不欲生,傷口上的樹汁就是它的眼淚。除了為它包扎、處理好傷口,我們無法幫到它,但我們至少可以允許它在新的地方暗自療傷,這需要一點時間,一點耐心,如果我們在它移植后的第一個春天沒有看到它發芽,不要著急,不要氣餒,它的新根須已經萌生,并觸碰到了周圍的新泥土,只是這一切,都發生在地下,我們無法看見。
為一棵移植的樹提前挖好一個大坑,你要舍得下力氣,為它挖一個足夠大、足夠寬敞的坑。不是隨便一個坑,就可以安頓一棵大樹的。要知道,它的新根須很脆弱,很嬌嫩,需要有足夠的空間讓它伸展、探索下去。我看見有的人挖的樹坑,很小很淺,他忘了一棵樹不同于一棵草,它一半的世界是在泥土之下的,一棵只有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上的樹才能活下去,才能站成風景。
自帶的土球是一棵樹活下去的關鍵,但也不要忘了,唯有與移植之地的新土融為一體,一棵樹才算真正挪活了。所以,為它培土非常重要。這些新土,最好是松軟的,有營養的,不帶病菌的,不排斥一棵新來的大樹的。所有的泥土,都甘于為植物奉獻,哪怕它是外來的,不請自來的;所有的大樹,也總是樂于將它們的根鉆入泥土的深處,就像一個孩子總喜歡一頭扎進母親的懷抱里。但它們終究還是生疏的,你需要用腳將它踩踏實,讓新泥土和自帶的泥土融合,讓新泥土像懷抱一樣,將土球和樹根緊緊地攬入懷中。
接下來的事情,可能有點殘酷:為了確保一棵樹挪活,你得下狠心,將它的葉子剪掉,將它的虬枝旁干鋸掉。曾經枝繁葉茂的樹冠,忽然成了一幅光禿禿的模樣,確實讓人看著心疼,但這是真正為了它好,是為了讓它在今天活下來,明天更加枝葉繁盛。一棵挪活的樹,可能幾年之內,難現昔日輝煌,不過,假以時日,它一定能像往日一樣,撐起一把巨大的綠傘。
此外,讓一棵樹挪而能活,為它澆水、施肥、曬太陽、除病蟲害,是不可或缺的。很多人以為,對一棵新移植的樹,一定要勤澆水,多施肥,才能保其活命。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解,事實上,你泛濫的好心和溺愛,非但無益,反而害了它。多余的水分,反而爛了其根;油膩的肥料,反而淹了其志;過度的陽光,反而暴斃了它的嫩芽。你要知道,一棵真正的大樹,從來都不是嬌生慣養的,即使它被移植,即使它背井離鄉,即使它飽受苦難。人挪活,也是這個道理吧。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