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源
2019年5月,村上春樹在《文藝春秋》雜志上發表文章《棄貓,提起父親時我要講述的往事》,第一次對外公布了其父親曾是侵華日軍,并殺害中國俘虜的殘忍往事,震驚了整個日本社會。
村上春樹的父親叫村上千秋,1938年被征兵到了日軍第16師團第16連隊當輜重兵。雖然父親很少給春樹講述自己的戰爭經歷,但在村上春樹讀小學時,父親講述了自己殘殺中國戰俘的事:“顯然中國士兵已經知道自己的命運,但是卻沒有表現出恐懼和害怕。”村上千秋一直深懷著對中國軍人的敬意,到他死的時候都是如此。但無論作為士兵還是僧人,這樣殘酷的經歷必然在村上千秋的靈魂深處留下沉重的疙瘩。用軍刀砍下人頭的殘忍畫面,不言而喻地沉重印刻在春樹幼小的心靈上。在春樹的記憶中,父親的余生都在佛壇前度過,為死在戰場上的人們祈禱。
村上春樹講:“父親曾向我斷斷續續講過參與侵華戰爭的經歷,這也是我后來與父親疏遠的真正原因,因為我是侵華日軍的直系后代,我血液里流淌著歷史的原罪,我不得不接過父親的戰爭記憶。”村上春樹雖然不是一個歷史作家,但是多次呼吁日本政府對侵華戰爭進行深刻反省、道歉。可是坦白是需要勇氣的,畢竟現在還有一大部分日本人沒有勇氣承認那段歷史,或是抹殺真相,甚至篡改教科書。但在村上春樹的身上,人們看到了一個正直者該有的良知與歷史責任。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