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2019年高考當天,濰坊市寒亭區一中發生了一起“學生故意傷害致死案”,事件疑因早戀分手所致,男同學王某在高考的考場上將水果刀插入女同學周某的脖子,周某送往醫院搶救無效后死亡,而犯罪嫌疑人王某也已被警方控制。
令我傷感的不僅是兩個家庭的破碎,還有新聞后面的評論里,大量網友都在罵現在的教育只教功課不教做人,導致有的孩子心胸狹隘、行為偏激,所以這件事情的罪魁禍首是教育。我是不贊成這種只將責任推給學校的說法。教育是分3種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或老師,在每一節課堂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都是在教做人:《小貓釣魚》是教做人;《一件襯衣》是教做人;歷史課上講到治國之策、興國之因、亡國根源、民生之本的時候是在教做人;即使是最死板最枯燥最無趣的數學老師,當他讓學生們專心聽講、認真做作業的時候,也是在教做人;即使是班主任為了中考高考而給學生打氣的那一刻,依舊是在教做人,老師們至少在那一刻告訴學生們“全力以赴,青春無悔”“即使成績不理想,也不要放棄夢想”……這所有的一切全是在教做人。
如果以大多數評論來看,學校應該專門開設“做人課”才行,那么“做人課”的知識點是什么?我猜大概是這樣的:當你不小心踩到別人的腳,要說對不起;當別人對你說對不起,你要說沒關系;當別人冒犯你的時候,你要多包容;當別人讓你失望的時候,你要多理解……好了,把這些一系列所謂的“做人學問”當成知識點列出來之后,你會發現這所有的一切老師天天在課堂上說。
依我看,老師何止天天在教功課、教做人,老師簡直都快要當起家長的管家婆了,而且還是家長稍有不滿就會丟飯碗的管家婆。比如,我孩子的班主任,天天在群里“拜托”,甚至“哀求”家長們別讓孩子騎電瓶車,太危險。但最大的問題在于,即使老師這樣天天喊,馬路上依舊隨時可見騎電瓶車上學的孩子。
孩子是老師的學生,這沒錯;老師應該愛學生,這也沒錯。可問題是孩子更是家長的孩子,我實在不知道為什么,這類“別騎電瓶車上學”的事需要老師來拜托家長,這難道不是家長應該管控好的事情嗎?所以不是老師不教做人,而是家長不會做人,甚至總是在反對老師的教導,總是在縱容孩子一錯再錯。
前年,我從一家超市買東西出來,就在門口廣場上,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帶著他的媽媽騎著電瓶車徑直朝我沖來,我連忙避開,結果他還是往我這個方向沖過來,幸好他及時剎了車,不過還是險些撞到我,我的手已經搭在他們的車籃子上了。我沒介意,微微一笑就走了。可沒想到那個媽媽卻嘀咕了一句:“看到電瓶車都不知道讓一讓。”然后那個孩子就在我身后罵了一句:“傻×。”
我沒理會他們,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去和一個婦女一個孩子理論,會顯得我在欺負他們,會顯得我很不得體,而且對于三觀或精神層次不同的人,我無法通過理論的方式讓他們明白事情的本質,更不可能要求他們向我道歉;如果吵到最后,小男孩反而向我揮拳頭,我該怎么辦?我不是害怕一個小男孩的拳頭,而是不愿意讓自己落進一個我無論遭遇到什么看上去都像是我在犯錯的處境;最重要的是,我的智慧和才能只能用在有價值并且可以體現我的才能的事情上,而不是在街頭和一對婦孺對罵,甚至是打架這種事情上。
我說這件事情,并不是為了展示我的胸襟或我的委屈,而是想要借此來說說“家長的做人”對于孩子的影響。以這個罵我的孩子為例,他的老師有沒有教過做人要有禮貌,要有涵養,要學會尊重別人?我相信一定教過,而且是天天都在教。但是這個孩子的媽媽,有沒有和老師一樣保持同一個軌道呢?很明顯,她沒有。這個媽媽給予孩子的示范和教育,是和老師的教導背道而馳的。
說實話,我很為這個孩子的將來擔憂,不過擔憂的不是我,因為他的家長肯定是不擔憂的,因為她會罵人,會習慣找別人的責任,所以假設以后她的孩子因為罵別人“傻×”而和別人打架,又因為打不過別人而掏出了刀子……那樣,我想這個家長會和很多網友那樣對著學校大罵:“現在的教育只教功課不教做人,是你們的教育把我孩子給害了。”
是學校不教做人?是老師的教育把你的孩子給害了?簡直胡說八道。是你自己不會做人,不會做孩子的第一老師——家長,才培養出一個熊孩子。哎,從熊到人,那是要經過多少億年的進化才有可能啊?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