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逸嫻
最近華為在5G方面的領先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這也是中國廠商第一次在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制定中掌握技術方面的話語權。可是早在十多年前,大家連3G網絡都沒有使用的時候,華為就悄悄地開始為5G網絡興起做準備,不斷關注收集世界各地信息論領域研究的突破成就。
土耳其阿里坎教授的一篇數學論文剛發表了2個月,就引起華為的高度重視。任正非召集來一批相關學科的青年博士做技術翻譯,解釋這篇論文對未來人類社會的意義。阿里坎教授的極化碼相對于其他成熟理論雖有優勢,但付諸實踐需要冒很大風險。華為憑著強大的企業家精神和對未來預見的深思熟慮,不遠萬里找到阿里坎教授談合作。后來阿里坎教授在接受《財經》記者的采訪時說:“其實我個人和華為之間沒有正式的關系。當然,極化碼成為5G標準之后,華為支持了我所在的大學,支持了我在極化碼方面的研究。但華為是無條件支持,我是獨立自主的,華為不會要求我研究什么或告訴我該怎么做,也不會向我索取任何專利。”華為就是憑著這種對基礎學科研究者的尊重和敬佩之情同阿里坎教授開始合作,從2010年起,華為投入巨資研發極化碼的落地應用,以這個論文為中心研究各種專利,共投入了數千人。終于在2016年11月使之成為5G控制信道編碼方案。華為用10年時間,把土耳其教授的數學論文變成技術和標準。華為的5G基本專利數量占世界27%左右,排第一位。
世界會給那些有遠見和目標的人讓路。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