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全
[摘 要] 優化學校管理過程,提升教育和教學管理水平,應從科學處理管理實踐中“三做一效”的問題著力,即處理好“做什么、誰來做、怎么做和出成效”的問題,這是實現高效管理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做什么;誰來做;怎么做;出成效
在學校管理實踐中,存在任務不清、目標不明、責任不實和方法不當等問題,這不僅會影響管理效率,也影響著隊伍建設和學校的發展。實踐表明,處理好管理實踐中“做什么、誰來做、怎么做和出成效”的問題,是克服和規避不利因素,調動和開發各方面積極因素,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證。
處理好“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的關系,是合理確定“該做什么”的重要前提?!跋胱鍪裁础笔枪ぷ鞯钠谕屠硐肽繕耍哂欣硐牖⒁庠富推谕忍卣?雖然理想可能遠大、目標和期望可能較高,但往往受生源、師資、教育資源等學校辦學的軟件和硬件條件制約,而難以全面達成。“能做什么”是基于學校軟件、硬件等校情實際,經過努力可以達成的目標,具有校本性和現實性等特點,其目標可能定位不高,卻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該做什么”則是綜合“想做”的期望和“能做”的現實,根據工作需要確定的合理、可行的工作任務和目標。因此,在學校管理實踐中,不論是整體工作的規劃,或是各個部門的任務分工,還是某一專項工作的安排,都應從“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入手,合理定位“該做什么”的內涵目標和外延任務;這樣才能依據工作目標、部門工作職能和個人的崗位職責,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規劃,并確定相應的實施方案;才能避免任務上的模糊性或虛擬性,克服目標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確保在方向正確、任務清楚、目標明確和可行的前提下,合理解決“誰來做更合適”的問題,進而謀劃“如何做更有效”的問題。
解決好“誰來做”的問題,就是要科學分配工作任務,明確各個工作崗位人員應承擔的任務和每個角色的具體責任。如果任務分配不合理,承擔任務的部門的工作目標不明確,人員搭配及分工不科學,不僅不利于調動各方面的工作積極性,還會因為分配給部門或者個人的任務與其應承擔的業務不匹配,出現任務領會和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執行和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甚而導致環節上的缺位和落實過程中推諉、扯皮、重復或疏漏等問題的出現??茖W處理“誰來做”的問題,既要依據工作任務的內涵目標和外延范圍,及部門的職責和個人的能力實際來通盤考慮,又要在“做”的過程中加強督導,使相關責任部門和工作承擔者在任務理解準確、領會到位的基礎上,能創造性地解決好“如何做”和“做得好”的問題。這樣才能為任務執行“不打折”、落實過程“不繞彎”、策略和方法上“有創新”、達成目標“有突破”奠定好基礎。
確定了“做什么”的任務和目標,明確了“誰來做”的分工之后,“如何做”就成了能否高質量地完成工作任務的關鍵。通暢和便捷的“路徑”是工作有計劃、有組織和按步驟有序推進的重要保障,科學的策略和方法則是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開展的措施保證。找準路徑、優選策略和方法,需要管理者從多層面、多視角來分析和思考問題,用勤于學習、善于吸納、勇于探索和敢于創新的精神,調整工作思路,規劃工作路徑,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謀劃最佳的實踐策略,并在實踐過程中與時俱進地不斷優化方法和改進策略。這樣才能為各項工作目標的順利達成提供好路徑、策略和環境保障,確保各個層面的管理工作能沿著正確的方向穩步推進,進而順利達成目標。
不論是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常規工作,還是探索改革之路的試驗性、探究性工作,只有組織管理工作“做得細”、策略和方法“用得好”、實施過程“做得實”,才能實現效率高、效果好的工作目標;也只有做到工作效率高、效果好,才可以說是工作“做得好”。要解決好“出成效”的問題,管理者就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和引領廣大教職工,以職業責任意識,敬業和奉獻的事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督導各個崗位的實踐者,按照工作規劃、安排、路徑和策略,以科學的方法、發展的理念和進取的精神,創造性地做實、做精和做好各項工作;引導實踐者沿著“實踐中學習實踐、反思中改進思路、探索中創新措施”的發展之路前行,使其在實踐中創新措施、在挫折中改進方法、在攻堅中實現高效。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