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濃
[摘 要] 通過分析、診斷小學生在團結合作精神方面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雁陣效應,探索小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方法、途徑,改進和優化小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培養策略,使團結合作精神教育理論更加豐富,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適切性。
[關鍵詞] 雁陣效應;培育學生;團結合作
雁群遷徙時,一般成“人字陣”或“一字斜陣”,生物專家研究后認為這樣的飛行陣勢是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它們定時交換前后位置,自動調整不同速度,始終保持高效前行狀態,終而成功實現千里遷徙。靠著團結合作,雁群長途跋涉;靠著協調共融,陣中大雁達到了單獨遠行所根本不能有的效果,這就是“雁陣效應”。雁陣如此,教育管理亦如此,惟有團結合作、協調共融才能帶領班級、帶領學生走得更遠。筆者2018年帶班一年級,通過實踐,認為合理運用“雁陣效應”,讓學生充分明白“人字陣”的強大共進與“離陣雁”的孤單沒落,進而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使班集體更團結,學生素養更全面。具體策略簡述如下。
孩子不同于大雁,班級更不純屬是雁群,而是一群幾十個來自不同環境、有著不同個性的孩子。如何合理構成“雁陣”,積極尋找共同點、尋找合理的“起飛點”是基礎第一步,否則一個細小的失誤會引發系列的不協調,進而影響“雁陣”整體的協調共進。我的策略:首先深入“家園”(走訪家庭、幼兒園),做好訪談記錄和調查分析。關鍵掌握“二個面”,即學生基本面、家庭基本面。學生基本面系列掌握性別、興趣愛好、作息規律、生活習慣,細小到飲食愛好、飯量大小為止,凡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中要碰到的各個環節相關因素我都認真調查并分類整理記錄。家庭基本面系列掌握家庭成員人數、文化、職業、愛好、收入、家庭氛圍、教育理念、培育期望等,細小到家庭成員中誰主導生活、誰主要負責孩子教育等,凡是孩子在家學習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正負面影響因素相關成員都做好訪談并分類整理記錄。工作是大量的,但收獲更是巨大的,通過家訪,家庭基本面貌、培養期望、孩子個性特點基本掌握;通過園訪,學生在園表現、喜歡愛好了然于心。如通過家訪,我發現四十余名孩子中,部分父母從事行業相同,都在事業單位體制內工作,進而發現其教育理念和培育期望也有相同之處;通過園訪,我發現部分孩子雙休在同一培訓機構參加興趣班輔導,部分孩子的飲食習慣差不多,甚至個別孩子在幼兒園同班同桌……這些都是未來合理組陣、順利起飛的有效參考點。其次,根據訪談結果合理編陣,特別是本班雁陣前后左右關系的處理上更加仔細,努力考慮全面。以性別合理搭配、生活習慣相同或接近、學習方式優劣互補等為著力點,做出預計方案,通過家委會小范圍內告知編陣目的、理念和修改要求等,最后確定雁陣結構,從小組編排、前后桌位置、同桌搭配努力實現最大優秀配置,家長放心、孩子樂意、教師全陣有效掌握得往,確保良好“起飛點”,邁出成功第一步。本來陌生而緊張的新學期,表現在我們班上則是團結互助、關系和諧、孩子們其樂融融、主動適應新班級新學校,良好班集體雛形初現。
大雁叫聲熱情十足,給同伴以充分鼓舞,用叫聲鼓勵同伴前行,使團隊始終保持前進信心。引申到班級管理之中,筆者認為氛圍營造必不可少,前進號子一樣得吹響吹好,采取以下策略:
1.環境渲染,正面引導。充分利用教室每一角落,營造我是雁陣一分子,你為我加油,我助君添彩的良好氛圍。主要做好“八個一”:一幅藍天下大雁南飛圖(心理暗示:千里成功大遷徙,靠的就是團結和合作);一個響亮的集體口號(我們是團結的“大雁陣”,互助的大家庭);一個全班參與設計,個性鮮明的班徽(以“雁陣”為背景的班徽掛于黑板上方);一個鮮明的班風主題詞(團結、合作、進步;更快、更高、更強);一張溫馨的集體照(置于文具盒正面,四十五名學生加上正、副班主任);一張分工明確的“雁陣”結構圖(主要涉及各班干部、各小組分工及職責);一個關于團結合作討論、答辯的專欄(黑板報專欄);一張共同進步、關于小組合作競賽結果的排行榜(學生當值,隨時更新)。良好的環境營造,使學生接受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當孩子們看到大家的笑臉和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強烈的團隊精神、主人翁自豪感油然而生。
2.開展集體活動,吹響共進號子,增進彼此了解,形成合作默契。通過各種活動發展學生個性,為學生提供互幫互助機會,形成團結合作意識。如設計班徽,培育班級向心力。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把每個同學設計的圖案進行展示評比,全班參與,認真討論、比較、投票選出最佳候選班徽,最后把兩個同學設計的圖案綜合在一起,產生了我們的班徽。這項活動全班同學都積極參與,共同的目標調動了大家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他們把自己對新集體的渴望和美好祝愿都融在這個班徽里,感受到自己的參與給集體帶來的成功,同時也肯定了大家一起努力合作的成果。再如手工課上,倡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作品展示,紅領巾課程時,開展“你幫我助”系列活動,像“綁腿取球”“四人五腳小組賽”“長柄湯匙舀湯圓”等,這些活動喜聞樂見,上手容易,更主要的是增進同學們彼此間的了解,樹立互相幫助、合作共進意識,最終形成一種互相信任、協調共融的良好集體氛圍。
雁陣中最重要的是領頭雁。當領頭大雁勞累時,會退到隊伍側翼,另一只會取代它的位置,繼續領飛;當有大雁脫隊時,會感到獨自飛行的艱難遲緩,會很快回歸雁陣之中,依靠雁陣吸附力繼續前行,自始至終,雁陣的結構都是完整完美的。具體應用到班級管理中,我管好兩頭,保證班集體的和諧緊密,做到先鋒不突進,后衛不掉隊。
1.抓好榜樣示范,扮好“領頭雁”角色,發揮好團結合作領頭雁的領頭作用。培養團隊榜樣,這是一個長期指導工作。講究粗細結合,整體協調。粗選:每人輪值班長,展示學生個人魅力,行使班級管理事務;發布班級自主管理人員招聘廣告,完善班級自治結構,保證班級雁陣層次性、立體感。進而培養班級良好的秩序執行和規則服從意識,讓團結合作有扎實的思想基礎。細選:整個過程中,班主任暗中觀察,及時點撥,對重點學生通過布置任務,讓他們以骨干、領頭雁的標準來約束自己,同時自治班級,利用學生榜樣,扮好領頭雁,進而以點帶面,發揮小組合作向心力,夯實團結合作之人員基礎。
2.關注“心理孤兒”。班級中總有個別學生,難以合群,對于這些心理上自我封閉、家庭親子關系冷漠,游離集體氛圍、難于融入集體生活的“心理孤兒”,若引導不當,他們只會越來越掉隊,越來越被擠出隊,直至成為“離陣雁”。如學生小李由于父母長年在外,無暇顧及,而奶奶又溺愛孩子,造成孩子交往上的障礙,課間或者活動課時,他總是會和別人吵甚至動手,其他學生不愿意和他玩時,他又會故意搗亂。針對這種情況,我經常下課時讓他和我一起活動,如跳繩,一起發本子,并告訴他同學之間要團結,大家一起玩才有意義。另一方面,扎實做好其他同學的工作,積極鼓勵他們和小李一起做游戲、講空話、交流學習心得等。一段時間下來,小李雖然還是會和別人鬧矛盾,但進步明顯,同學之間合群多了。因此,班主任作為第一只領頭雁要細心做好“心理孤兒”工作,這樣既有利于雁陣結構的完整,又保證“小雁”的不離棄掉隊。
大雁飛行過程中,隊形后邊的大雁不斷鳴叫,目的是為了給前方的伙伴加油鼓勁,互相激勵,使全體大雁在飛行中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斗志。同時,它們又不斷適時調整領頭雁的位置,輪換互動,循序前行。班級管理中,除了正面鼓勵,搭建平臺、開展競賽、互動展示是實現“雁陣效應”的有效途徑。
1.編排小組。設立相對固定,相對均衡的綜合小組。這個綜合小組必須在學習、文體、衛生、紀律等方面相對均衡,以便于不同小組間進行平等競爭,并且每個小組的成員以4~6人為宜,每4~5個小組設立一個大組,小組和大組一經設立,一個學期相對不變即使調換座位也要整體調換,以便于小組內及大組內的成員逐步形成一個固定的團體概念,以利于進一步的合作和競賽開展。
2.制定規則。首先,全員參與,廣泛討論,發揮集體智慧,讓學生參與制訂,小組長、大組長、班長負責整合修訂。內容涉及課堂紀律、就餐秩序、作業收繳、學習成績、勞動衛生、體育比賽、文娛活動、為班爭光等,討論結果經全體學生同意后公告、表決、執行。其次,這些規則以量化形式進行考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積分量化,還要體現對進步幅度比較大的小組進行獎勵,如代表班集體參加體育比賽每人次加2分等。規則還體現對后進小組的鼓勵,如對“成績進步名次”可以加分。再次,進行定期的規則修訂和解釋。實踐之中,總有規則預先沒想到的和具體環境下不適用的,因此,每逢月初,我們結合上月競賽情況,開展專題討論,修訂規則,解釋規則。最后,公布監督辦法。這應該要易于操作,以便執行之需,主要通過小組自查、異組互查,班干部檢查,保證各項考核措施落到實處。每周每月在教室內公示每個小組的考核結果。班會活動中對小組在競賽中取得的成績進行表揚,對考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和指導,實現各個小組在公平、團結的氣氛中良性互動,共同進步。
3.開展競賽、展示。結合中隊活動計劃,積極開展操作性強、喜聞樂見的小組間競賽、小組成果展示活動,讓學生的思想化為行動,既是團結合作精神的有效培育載體,又是對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的直接考驗。如“雁子”們在新學期的第一節班隊課上,開展了“按生日排座位”的小組競賽。競賽有結果后我讓優勝一組介紹他們的方法,再讓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做法并組織主題討論: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一項團隊工作。最后得出結論:要高效率地完成,團結合作必不可少。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不同小組間的競爭意識,而且有效地調動了小組內不同成員的進步意識和互助意識,因為學生會意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整個小組的考核結果。長期堅持,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逐步形成。
參考文獻:
[1]喻長國.莫讓“心理孤兒”成為被遺忘的角落[J].中華家教,2011(2).
[2]東子.別讓孩子成為“心理孤兒”[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