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凡
網絡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精彩世界,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依賴這些科技新產品,陶醉于這種現代新生活。可以毫不夸飾地說:網絡已堂而皇之地侵入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將許多人套牢。人們不知不覺地臣服于“屏幕世界”,日積月累,背負了過多的信息,快節奏的生活逐步導致了人們的淺思維、淡情感、少關系,無意間陷入了“數字極端主義”的窘境。
面對這一窘境,美國一個名叫“信息過載研究小組”的機構宣稱:其工作宗旨就是要幫助人們限制上網時間,解決人們網絡聯系過度的社會問題。谷歌董事會主席兼公司總裁埃里克·施密特也直截了當地規勸人們:“只有關了手機,關了電腦,你才能欣賞周圍的每個人”。就連以傳播新科技為己任的《連線》雜志也曾作了專題報告,標題赫然醒目:“信息過載,小心大腦受煎熬!”
我們能否從繁忙的網絡生活中抽身而出,過上屬于自己的自由日子? 19世紀中葉,隨著蒸汽機的發明,鐵路的出現使得世人交往日趨頻繁,之后又發明了電報,世人交流日漸便捷。此時的梭羅為了掙脫群體的桎梏,在離人群不遠的瓦爾登湖畔,搭起了一座小木屋,創造了一片自我天地,盡享平和而豐實、簡單而自由的生活。美國學者威廉·鮑爾斯受梭羅生活方式的啟迪,提出:“保持內心的沉靜,抵制外界的侵擾,來享受幸福的溫度”。他要求自己在每周五關掉路由器,周末斷網兩天,盡情與家人溝通和交流。他還將這稱為“網絡安息日”。
整天癡迷網絡,為狹隘生活方式所裹挾的網友,不妨也來個“網絡安息日”,換一種活法試試。其實,假設一個人沒有富足的精神生活,沒有充分的自由生活,無論物質如何豐裕,都將是非常可悲的。